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长方形周长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长方形周长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05 07:0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能力目标: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并能寻求简单合理的运算途径。
情感目标:能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发展合作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周长的测量。
难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碰撞生问
师:今天的课堂上来了两位老朋友,(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记得他们吗?
生: 记得?
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较长的一组边是长方形的?较短的一组边是长方形的?
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师:看来孩子们记得还真清楚,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的周长,那你们知不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是什么?关于长方形的周长你们还有什么想知道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的周长。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二、操作体验,碰撞聚焦
师:接下来,你想不想知道你手中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生:想
师:先量一量、再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把你算的用式子写一写。(学生独立完成)
师:求出周长的小组交流探究的方法。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小组交流要求。、
要求:
组长组织依次交流想法;
交流你量了几条边的长度?你是怎样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
交流时可进行质疑和解疑;
三、汇报交流,碰撞争鸣
生1:6+6+4+4
师:讲讲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边长6厘米、另一个边长6厘米、宽是4厘米,另一个宽也是4厘米,四条边的长
师:你把它怎么样了?
生:加在一起了。
师:他求的长方形周边可以吗?
生:6×2+4×2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啊?你再解释解释
生:一个宽是4厘米,两个宽是4×2,一个长是6,两个长就是6×2,然后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总数——周长。
生:4×2+6+6
师: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这样算呢?
生:一个宽是4厘米,2个宽是4×2,再加上1个长6厘米,再加上1个长。
生:(6+4)×2。
师: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这样算呢?6+4什么意思?为什么又乘以2了呢?
(演示)6+4是长+宽,有这样几组?生:两组。
师:所以乘以2。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
生:(略)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解答?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动脑筋,求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如果要写算式时你喜欢这种方法(教师板演),你用长6厘米,宽4厘米,一个长一个宽,有几组?
生:两组。
师:怎么办?
生:乘以2。
师:这是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怎样求周长?
生:10+5的和乘以2。
师:10+5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乘以2
师:长9厘米,宽5厘米,怎样求周长?
生:9+5的和乘以2。
师:长7厘米,宽5厘米,怎样求周长?
生:7+5的和乘以2。
师:长6厘米,宽5厘米,怎样求周长?
生:6+5的和乘以2。
师:长5厘米,宽5厘米,怎样求周长?
生:5+5的和乘以2。
师:还有别的求法吗?这时长方形已经变成了正方形了。边长是5怎样求呢?除了刚才的方法还可以怎样算呢?
生:5×4=20厘米。
师:你能给我们解释解释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告诉我怎样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了吗?
四、学以致用,碰撞应用
1、师:刚才我们学会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会算这些周长吗?(出示图形)
师:现在你能求出周长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求出这些图形周长。
师:现在告诉你,老师已经提前测量好了(添加长度)。你们来计算一下周长好吗?
生:列式计算、交流。
2、师:再看你能求出篮球场的周长吗?
3、师:为了防止蔬菜被小羊吃掉,在试验田的周围围上了篱笆,这快田的形状是什么?篱笆有多长呢?
4、练一练4
5、拓展: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 图形 周长计算方法 正方形图形及周长
【教学反思】 这节课知识目标基本达成,学生通过多角度理解了长方形周长,并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改进了以往重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掌握 ,改而重视真正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实际含义,因此,教学中我大量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观察、操作、交流来加深对长方形周长实际意义的理解,充分展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思考和探索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兴趣和探究热情。但是长方形周长学习灵活多变,在后续过程中还需要从多角度拓展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