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吨“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吨“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05 07:0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吨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本班30名学生的总体重这个具体事例,初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2、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建立起1吨的质量观念,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了解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1吨=1000千克,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教具准备:4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10千克的矿泉水、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指出: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2、师: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的、更大的质量单位——吨。
(板书:吨的认识)。你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到哪些知识?
(二)、亲历活动,体验概念的形成
1、初步认识并感受1吨。
师:那么一吨究竟有多重呢?
课前同学们都测量了自己的体重,现在你们报数老师用计算器操作我们一起来计算 33名同学的总体重是多少。
出示计算结果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刚刚学了近似数,1011千克也可以说是大约多少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吨,它们表示的质量是相等的(板书1吨=1000千克)。
“吨”用字母“t”来表示,教师板书:1t=1000kg
用“吨”来描述这30名同学的总体重。
2、进一步感受吨,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1)搬一搬: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轮流搬一搬,力气小的实在搬不起来可以两三个人抬一抬,感受其重量,在班级内交流感受。
(2)算一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40袋)
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推算出来的。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10袋大米(因为10袋为25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250千克、500千克、750千克、1000千克。当40袋大米占满整个屏幕时,学生会感叹:哇!1吨有这么重呀!
师:指出:1吨是很重的,搬运这样重的物品,需要借助机械或机器的力量。
(3)感受1吨水的重量。
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指名学生拎一拎一桶水,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那么1吨水是多少桶呢?并推算出100桶水就是1吨;
想象一下:如果把100桶水有规律的放在地上,有多大一片。
(4)课件出示1吨重的小汽车、1吨重的犀牛
师:世界上还有很多远比犀牛重的动物,比如说——谁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介绍蓝鲸。
(5)“说一说”出示课件:图片上的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过桥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学生比较感兴趣,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答案的多样化同时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际运用,深化认识
(1)你觉得计量什么样的物体用“吨”做单位呢?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吨这个标志?或者说你还知道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吨作单位?
然后出示课件:桥头标志牌、电梯等。理解标志所表示的意义。
煤堆,凶猛的恐龙,火车每节车厢载重量等。
(四)深化巩固,课堂练习
第1题,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独立计算,然后用计算结果和1吨比较。
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说根据计算结果怎样回答问题。
第3题,让学生明白题意后,再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推算过程。
(五)总结全课,交流评价。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吨,知道1吨=1000千克,体验到1吨的物品是非常重的,并且还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1t=10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