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似 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近似数,结合数线,感知 “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道理.
2.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结合数线,感知 “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学情、学法
对于跨入三年级的学生,收集信息、数据,查找资料的能力已逐步形成,他们也很愿意去查找资料,收集数据。他们在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已比较强了,尤其是对于现实情境中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知识,表现的兴趣更浓,但也有部分学生分析、归纳、自主探索的能力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播放国庆阅兵的视频,学生观看。看后谈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出示几组数据学生观察:
(1)、阅兵式由56个方队和梯队组成,在60响礼炮声中开始。
(2)、国旗护卫队正步行进169步。寓意着鸦片战争以来169年不平凡的历史。
(3)、阅兵式与阅兵分列式共用时间近66分钟,约20万人接受检阅。
(4)、巨幅画卷《江山如此多娇》,画布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重约3吨。
3、如果把这些数据分成两组,该怎样分?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精确数和近似数。
二、1、板书课题,关于近似数你想学习它的那些知识?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明确学习目的。
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近似数,
(2)、结合数线,感知 “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三、探究新知,完成学习目标一。
1、生活中你在什么时候用近似数?举例说明。
2、在说国土面积时为什么要用近似数?(让学生体会使用近似数的必要性)
四、质疑问难,完成学习目标二。
巨幅画卷《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报道称是近20000平方米,这合理吗?
1、学生结合数线图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介绍近似数的写法。
3、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4学生观察解释四舍五入法的道理。
五、小组合作,完成学习目标三。
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报道称:约20万人。这20万是怎样得到的?出示学习指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一)、学习指南
学习任务:20万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学习:
1、同桌二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时,每人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 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
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在全班汇报。
学习任务:“约20万”是怎样得到的?
(二)、学习卡
合作学习:
1、在数线上找到233482的大致位置,并用彩笔标出来
2、如果不看数线,用四舍五入法怎样得到20万?你是怎样想的?试着在下面写一写。
3、把233482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要看( )位
(三)、学生板前汇报。总结四舍五入的方法。
六、练习反馈。
1、华山海拔约2155米,每年前往华山游览的中外游客约为736000人。2155四舍五入到百位是多少?736000四舍五入到万位是多少
2、你知道吗?
(1)、到2010年末,双阳区总人口为377453 人,四舍五入到百位是( )人。
(2)、月亮到地球有384060公里,四舍五入到万位是( )公里 。
(3)、2010年,我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四舍五入到亿位是( )亿。
3、2010年,吉林省植树造林面积148264公顷。
(1)四舍五入到十位( )
(2)四舍五入到千位( )
(3)四舍五入到百位( )
(4)四舍五入到万位( )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选择题 1.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4.609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精确到千分位 B.它精确到0.01 C.它精确到万位 D.它精确到十位
2.对于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3.20×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3个有效数字 ,精确到百分位 B. 有6个有效数字 ,精确到个位
C.有2个有效数字 ,精确到万位 D.有3个有效数字 ,精确到千位
3.对于以下四种说法:(1)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它精确到哪一位;(2)一个近似数中,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3)一个近似数中,除0外的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4)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是它的有效数字。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0.05有3个有效数字 ,精确到百分位 B. 50有2个有效数字 ,精确到个位
C.13万有2个有效数字 ,精确到万位 D.6.32×105有3个有效数字 ,精确到千位
5.关于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数500和0.05万,下列说发正确的是( )
A.有效数字和精确度都相同 B.有效数字相同,精确度不相同
C.有效数字不同,精确度相同 D.有效数字和精确度都不相同
6.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846.31分别取近似值,下列四个结果中,错误的是( ).
A.846.3(保留四个有效数字) B.846(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近 似 数》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人性化数学课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活动中感悟、再创造中理解、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让学生在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近似数》一课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课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见过或听过?利用课件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时,就用近似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总学生数、科技节活动过程中查询过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进而明确事物的特征,这是数学学习常用的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近似数》教学设计
长春市回族中学小学部
李 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近似数》教学设计
长春市回族中学小学部
李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