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冲突与挑战 材料一:五季为国,不四、三传辄易姓,其臣子视事君犹佣者焉,主易则他役,习以为常。故唐方灭即北面于晋,汉甫称禅已相率下拜于周矣。世主之所宠任,社稷之所倚赖,而更事异姓,不能以名节生死,伦义废矣。
——《宋史》卷二百六十二(一)价值理想的冲突(二)佛道文化的挑战 材料二:宋初,孙复指出:“汉魏而下……佛老之徒,横于中国,彼以死生祸福虚无报应为事”。“于是其教与儒齐驱并驾,峙而为三……去君臣之礼,绝父子之戚,灭夫妇之义,儒者不以仁义礼乐为心则已,若以为心,得不鸣鼓而攻之乎。”
—— 《 宋元学案 》 卷二 材料三:《五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一部官书,为经学义疏的结集。《十三经注疏》是由汉至唐一千多年中经学的总结性成果……至宋出现“疑经”“破注”思潮。欧阳修疑群经之首的《周易》中《易传》非孔子之言;司马光疑《孟子》等。
——张立文著《宋明理学研究》(三)理论形态转型的冲突汉儒治经,偏重注解,名物训诂;
唐儒治经,上承汉儒,依注作疏。守正与创新程
朱
理
学陆
王
心
学理学
集大成者心学
集大成者(一)代表人物及演变历程成果展示:要求:
1、踊跃发言,语言简洁,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
2、注意倾听、思考、质疑。
概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思想观点(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思想观点理是宇宙万
物的本原天理就是三纲
五常格物致知心即理心是具有伦理
道德的观念知行合一格心、致良知程
朱
理
学陆
王
心
学本体论伦理观认识论方法论哲学化、思辨化粗糙的天命观伦理纲常道德规范价值理想精神家园存理灭欲功能论修齐治平修齐治平化
解
冲突与挑战哲学问题:价值理想:格 物 致 知“尽”“事”“推极也“”犹识也““格心之物”或“正心之物”包括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正”“动于欲,蔽于私”“格物”就是“正”人们的行为或意念穷尽外界事物的道理或规律人们怎样践行三纲五常明
道
德
之
善包括一切心理现象和道德规范疑难突破:而非求科学之真继承与发展继承发展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气节、德操等。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宋明理学是在继承孔孟思想,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强调道德品质、突出责任担当,哲学化、思辨化的新儒学体系。(三)宋明理学的内涵守正创新兼容并蓄思辨与传承(一)理学的时代精神 崖山海战(1279),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向世人昭示了一个民族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这就是勇士们在绝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合作学习:要求:
1、分组合作,自由讨论,完成问题。时间2分钟。
2、每组推荐1名同学发言,语言简洁,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时间不超过1分钟。
3、注意倾听、思考、质疑。思辨与传承—体认理学的时代精神求理精神主体精神忧患精神力行精神求实精神道德精神兼容精神(二)理学精神永流传 时代楷模自觉传承时代精神,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体现了全体人民的道德追求,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二)理学精神永流传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感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