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5 21:4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 主义思想主要表现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阶段中世纪古代希腊起源想一想西方人文精神 基督救世 义人永生 基本教义基督教政治上: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权高于王权;
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进行经济搜括;社会生活上:人们为信仰而生活;

思想上:教会垄断文化教育。
——禁欲苦行——禁锢思想中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时期)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500年左右)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处在一层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瑞士】布克哈特中世纪众生相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德】恩格斯西方人文 主义思想主要表现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阶段中世纪古代希腊起源压制神权至上禁欲苦行文艺复兴时期
西方人文精神16世纪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园》 人们在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中找到了充满活力的思想和人性的光芒,开始冲破教会的束缚。西方人文 主义思想主要表现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阶段中世纪古代希腊起源压制神权至上禁欲苦行文艺复兴时期复苏张扬个性追求享乐西方人文精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必修③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历史背景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思考:欧洲文艺复兴为什么最先发生在意大利?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① 经济基础: ②阶级基础:十四五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形成追求财富和现世享乐
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矛盾1、历史背景③思想方面:教会神学禁锢人们的思想,
扼杀了人性。 1、历史背景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廷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于是,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
——《历史》必修③P27④文化方面:意大利拥有大量的古代希腊马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才结构⑤技术方面: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地便利了文化的传播 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恩格斯思考:为什么说它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因为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思考:文艺复兴究竟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这场运动因为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人们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在提倡复古,只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2、性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也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被誉为“欧洲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重点问题】文艺复兴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允许其他思想
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
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3、核心和指导思想——人文主义(1)主张以____为中心而不是以____为中心,认为____是现实
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_____的价值和尊严。(2)反对_______,抨击_________,提倡追求_________________,
鼓励________和_________,崇尚___________,追求_____。人神人人禁欲苦行教会的黑暗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发财致富冒险精神理性和科学知识 【误区警示】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文艺复兴的矛头指
向天主教会,反对教会扼杀人性,主张将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4、重要表现(文学、艺术、科学等)文
学艺
术科学国家代表人物代表作 重 要 成 就意意英波意但 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歌集》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宣传……,主张发展……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热情地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拉斐尔圣母像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米开朗琪罗大卫像生命力旺盛;必胜的信念;健与美的英雄达·芬奇《蒙娜丽莎》她神秘的微笑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哥白尼《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5、影响①使人们开始冲破教会的束缚,思想得到了解放,为开辟新航
路、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打下基础。②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精神方面)③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宝贵财富④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1)进步性(2)局限性⑤过分推崇人文主义,在后期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
混乱;他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作全人类普遍的人性,
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地图 人文主义思想跨越过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影响到德意志。16世纪1、历史背景①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本)②思想:文艺复兴的影响③政治: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势力很大,与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尖锐。主要原因:四分五裂的局面重要表现:精神统治和经济掠夺“罗马教皇的奶牛”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教皇的奶牛“神圣罗马帝国” 中世纪的德意志,名义上“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全国有几百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和自由市,他们都有独立的主权,有自己的军队、法律和货币。皇帝无权干涉这些诸侯国的事务,他自己也是从七个大诸侯国君主中选举产生的。帝国既无军队也没有财政。 (14世纪以来的“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法】伏尔泰2、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 教会宣称“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钱柜叮当一响,买主挂记的那个罪人的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 3、过程(1)序幕: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1517.10)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3、过程(2)德意志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 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他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在上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根本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为人们与上帝沟通的中介。
他还强调王权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路德派因信称义3、过程(3)宗教改革的扩展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加尔文派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英国国教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东正教天主教东正教天主教新 教第二次分裂:16世纪路德派 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不受罗马教皇的控制;
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简化了宗教仪式;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性质: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5、影响(1)思想: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
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2)政治: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3)经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否定神学思想,
找到现世中的“自我”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绝对权威,
找到神权下的“自我” 探究:有人说,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有很大的进步,表现为它将“人文精神”进一步弘扬。如何理解?上流社会 知识阶层基层社会 大众群体——新文化运动——社会运动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叙述但丁在梦中游历了地狱、炼狱和天堂。 《神曲》片段:
但丁“发现”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正在地狱的一个火窟中永受煎熬。但丁对痛苦的教皇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桂冠诗人”。 《歌集》:其中的政治讽刺诗主要是抨击教会,揭露教会的腐化。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企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得拉克追求现世幸福 薄伽丘:佛罗伦萨文学三杰之一 《十日谈》:10名青年男女在暂住乡间的10天里每天讲故事消磨时光。 教士和贵族:荒淫伪善商人和手工业者:机智勇敢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十日谈》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外号叫齐亚帕雷托的切帕雷洛是一名做尽了坏事的无赖。临终忏悔时,他胡吹一通,把为他祷告的神父骗得晕头转向,竟相信他是一个难得的好人。这位神父很有声望,他告诉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齐亚帕雷托是如何圣洁。这样,无赖居然变成圣徒,称圣齐亚帕雷托。 《十日谈》第四天的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父亲丧妻后带着两岁的儿子隐居山间,皈依了天主教。儿子十八岁时,父亲第一次带他去佛罗伦萨城,儿子见到了皇宫、街道、车马等许多新鲜的事物。前面走来了一群美丽的姑娘,儿子问:“这是什么?”父亲怕儿子起邪念,骗道:“它们叫绿鹅,是祸水,不可接近”。儿子默然,走了很久冷不丁地说:“父亲,如果你爱我的话,看在主的份上,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它们是多么美丽可爱啊!” 批判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人性的解放讽刺教士的愚昧无知拉斐尔 拉斐尔《圣母》 中世纪《圣母》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大卫》中世纪《大卫》达·芬奇《蒙娜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