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 (共10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 (共10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5 22:0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06张PPT。小结:为什么说希腊先哲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①自然哲学家运用智慧去探究自然的奥秘,是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②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③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④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
⑤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什么是人文精神?关于宗教 宗教不同于迷信。宗教一
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
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 物理研究到了
尽头就是哲学,而
哲学研究到了尽头
就是宗教。
——杨振宁圣彼得大教堂新教皇本笃十六世 中世纪——欧洲那个特别黑暗的年代
上帝主宰一切,人是上帝的奴仆、上帝的羔羊,只能忠 顺地听从上帝的摆布。教会把现实世界说成是与“天国”对立的罪恶世界,人们只有弃绝现实的物质享受,克制欲念,才能求得死后进入“天堂”。
上帝是绝对的权威,人们没有思想自由。什么文学、什么艺术、什么哲学,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 ,甚至处死.神学的各种传统观念占据统治地位尘世服从天国
今生服从来世
君权服从教权
哲学服从神学
理性服从信仰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前的宗教壁画。这些壁画中的人物较刻板,毫无生气。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夏特尔大教堂雕塑雕塑安东尼.奥索中世纪的表情人是神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 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注:中世纪是指从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愚人船 布罗尼穆斯 博斯 油画 荷兰 1470年   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
(1)材料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
(2)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的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中心。14世纪,佛罗伦萨的手工业生产就开始与欧洲其他地方的手工业生产不同。当时欧洲其他地方的手工业还受到行会制度的桎梏,而在佛罗伦萨已经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有钱的企业家设立了工场。在工场做工的工人有几十到几百人,他们按各自的专长,分别担任不同的工作,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生产,还有些工作由工人在自己的家里完成。这样就产生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 毛纺工场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探究:十四五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有哪些?有何表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①位置——地中海航运中心,东西方贸易中心
②经济——城市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达。
③政治——工商业主掌权与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1.原因:2.影响: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一些沿海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资产阶级。
意识形态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思想变革1.背景: ①经济基础: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形成,追求现世幸福,要求建立适应资产阶级发展需要的思想文化
③人才和文化基础:文学艺术人才辈出和有丰富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④社会背景与直接原因:中世纪天主教会垄断欧洲教育和思想文化, 压抑人和人性
⑤政治: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其原因条件有哪些?二、文艺复兴(Renaissance) 恩格斯曾经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也有人认为:“文艺复兴就是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的欧洲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2.实质: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中世纪神学—VS——人文主义
神性 ———VS——人性
神学束缚——VS——人权自由

来世/禁欲—VS———现世/幸福
蒙昧主义——VS———理性/经验要求现实享乐。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肯定人,注重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宣扬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3.核心: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什么?领域文学三杰美术三杰薄伽丘但 丁彼特拉克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 达芬奇人物作品《十日谈》《神曲》《歌集》说明4.成就:文学三杰、美术三杰《十日谈》的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程,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A 薄伽丘(1313—1375 )出生于佛罗伦萨富商家庭,代表作《十日谈》,描写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轮流讲了100个故事,故书名《十日谈》。这部文艺复兴早期名著,为他赢得了“欧洲短篇小说之父”的不朽声名。《神曲》中的插图——但丁在地狱中 《神曲》采用了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本人在梦境中游历三界的过程。描写了在梦幻游历中遇到的各类古今人物。通过对这些古今人物的描绘、对话和评价,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33首“歌”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有100首歌之多,计14000多行。 但丁把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安排在九层地狱的第六层,在一个火窟中永远受烈火的煎熬。但丁对地狱中的另外一个教皇尼古拉三世说:
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刑罚是公正的……
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
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你们把金银作你们的上帝,
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 但丁·亚利基利(意大利语: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文艺复兴全盛期的杰出代表 “美术三杰”达·芬奇《自画像》 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科学家,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恩格斯对他的评价很高,赞扬他“不仅是大画家,而且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
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尤以《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画驰名于世。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意大利 达 · 芬奇画 木板油画
77 × 53厘米1503 - 1505年巴黎卢浮尔宫博物馆藏“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大卫 拉斐尔(1483-1520)从22岁到25岁,他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琪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是,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被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400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拉斐尔︽圣母子︾《西斯庭教堂天顶画》局部 ——创造太阳和月亮《西斯庭教堂天顶画》局部——创造
亚当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纱罩圣母︾︽绿野圣母︾︽圣母子︾拉斐尔的︽椅中圣母︾中世纪圣母子拉斐尔的《圣母子》 比较两幅画在人物服饰、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并思考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请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所持态度. 一方面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另一方面仍信仰天主教,热衷于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美,表达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追求。
对教会势力抱和解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道路。领域文学三杰美术三杰薄伽丘但 丁彼特拉克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 达芬奇人物作品《十日谈》《神曲》《歌集》艺术特点说明抨击封建道德、禁欲,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率先对教会丑恶现象表达憎恶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4.成就:文学三杰、美术三杰展现人性美;抒发作者的感情5、文艺复兴的传播与发展(16世纪)(1)英国杰出代表:莎士比亚代表作:《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 《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意大利→西欧诸国 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莎士比亚(1564-1616)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其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他的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5、文艺复兴的传播与发展(16世纪)(2)英国思想家培根、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等(1)英国杰出代表:莎士比亚意大利→西欧诸国 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原意是“再生”、“复活”。这场运动是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形成了人文主义社会思潮。所谓人文主义,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不是教会强调的灭人欲,以便死后升入天堂;它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目盲信的愚昧思想。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楚了思想障碍。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7.文艺复兴的评价:材料二:在16世纪初,当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高峰的时候,道德堕落跟随个性的高度发展成为了一种流行。道德心与利己主义混杂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无法清晰的将荣誉感和对于荣誉的渴望区别开来。大多数的意大利城市国家都频繁的发生篡夺或谋反事件。阴谋,武装,联盟,行贿和背叛构成这一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历史。在这里再也看不到用来支持西方合法君主的那种带有宗教色彩的忠诚,而是个人的声望,才能和心机组成的叛乱。这种精神常常表现出肆无忌惮的利己主义。(1)积极方面:
①文学艺术: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的宝贵财富。
②思想: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唤醒人的自我意识,促使了宗教改革的出现,为启蒙运动打下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道路。
③自然科学: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2)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7.文艺复兴的评价:★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1543年初版)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 ——恩格斯伽利略望远镜布鲁诺材料1 在中世纪,适应自然经济的需要,神学家所提倡的是禁欲主义,认为自甘奉行赤贫的生活才是获得上帝之爱的基本条件,追求财富必然陷入贪婪的罪恶。……但商品经济不声不响的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上帝——金钱。
这个新上帝将以其自身的力量迅速改变旧的道德秩序,它逐渐代替了以封建特权和以地产为衡量人们社会地位高低和拥有财富多少这一唯一尺度。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冲破教会的垄断和束缚。三、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 材料3: 路德宗教改革时的教皇是利欧十世(1513-1521),生活豪侈淫佚,而喜爱艺术。因兴建圣彼得大教堂,而以售卖赎罪券为筹款的财路。   他的推销员,夸张赎罪券的功能说:“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中出来了。”   有一名无耻的推销员,对他的顾客说:“你投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
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 材料2:“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材料4 教会的欺诈和无耻的掠夺,负担最终落到了广大劳动群众身上。他们看到教会获得的大量财富不是用于宗教目的,而是被教士用在追逐尘世的享乐上,因而感到无比愤概……城市市民也不满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是因为天主教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都窥见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到了反对天主教的行列中来了。教会是当时西欧封建统治和精神统治的集中代表,教会在各国实行压迫剥削政策,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经济特权教会最高行政权、司法权裁决各国纠纷法律的废止
帝王的废立政 治 特 权封建统治和制度的精神支柱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罗马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宗教改革①宗教:
②经济:
③政治:
④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宗教束缚。(教会腐败具体体现:森严教阶、繁琐仪式、僵化教规、贪婪敲诈)天主教会与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德意志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社会矛盾激化。文艺复兴运动宣传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三、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1、宗教改革的背景:⑤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愤慨。天主教会在西欧垄断精神统治、享有政治经济特权出售免罪券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第27条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时,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思考:为什么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是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2、宗教改革的过程: (1)1517.10.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序幕。 马丁·路德(1483—1546)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者,亦是基督教路德宗(又称信义宗,Lutheran Church)的创立人。出生于富裕市民家庭,18岁时进入爱尔福特大学学习法律。1505年,他断然放弃学业,进了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上了修道士,希望通过苦修,求上帝赦免自己的罪过,后入神学院学习。1507年成为教士,1512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不久应聘为萨克森维登大学哲学和神学教授,以后长期在该校任教。曾于1510和1511年两次访问罗马,目睹了罗马教廷的腐败,这促使他改变了对天主教会的传统看法,并从事于宗教改革。2、宗教改革的过程:(2)马丁路德主要宗教观点 他提出最有力的论点是“基督教的最终权威是《圣经》而非教皇”。他是第一位将圣经翻译成德语的人。加上活版印刷的推波助澜,各地开始将《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将《圣经》平民化和普及化。2、宗教改革的过程:(2)马丁路德主要宗教观点1、虔诚信仰耶稣就可得救(核心)——因信称义2、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3、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圣徒可以直接阅读解释《圣经》,并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译成德文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资产阶级提高社会地位、追求平等、积累资本、惜时如金的要求2、宗教改革的过程:(2)马丁路德主要宗教观点4、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马丁·路德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马丁·路德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3.扩展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东正教公教(天主教)东正教天主教新 教第二次分裂 16世纪路德教派、加尔文教、英国国教宗教改革情况1、德意志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信仰即可得救、简化宗教仪式、驱逐天主教会势力引发农民战争、确立教随国定、取得合法地位2、瑞士宗教改革加尔文否定教会权威、建立民主教会新教中的激进派、影响遍及欧洲3、法国的宗教战争胡格诺南北两大贵族集团三十年宗教战争(胡格诺战争)国王宣布天主教仍为国教,但允许信仰新教4、英国的宗教改革英国国教国王为教会首脑,任免教职、决定教义;教义、制度、仪式不变王室、贵族与资产阶级剥夺教会土地财产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4.实质: 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3.扩展5.影响:(1)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统称新教。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2)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摧毁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3)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产生,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前者借助古典文化,后者借助圣经原始教义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信仰与思想自由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道路小结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猛烈地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在这场运动中,巨人辈出,创造了空前的文化业绩,孕育了西欧近代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矛头直指罗马教廷,是一次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反对天主教会与封建制度的社会革命。
两者遥相呼应,协同攻坚,展开了向旧世界的宣战,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世界”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  至今在德国仍流传着这样一则马丁·路德的小故事:一年夏季马丁·路德在返乡探亲途中,突遇暴风雨,电光闪烁,火球落在他的脚前。 他自念死期临到,仆倒在地, 大呼:圣安娜救我!我愿意成为一位修士。瞬间雨过天晴,结果他平安家。为了守此誓约,虽遭到家人大力反对,他仍坚决投进奥古斯丁修会,专心侍奉神。 进入修道院后,他从事最卑贱的工作,开关大门, 敲钟扫地, 清理房间,甚至在额富德城街上逐门逐户乞食,期望修道士的刻苦生活可以拯救他。
正是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却在后来敢于挑战教皇的权威,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 6.历史影响①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促使了宗教改革的出现。
③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思想条件。
④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原意是“再生”、“复活”。这场运动是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形成了人文主义社会思潮。所谓人文主义,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不是教会强调的灭人欲,以便死后升入天堂;它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目盲信的愚昧思想。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楚了思想障碍。找寻曾经的辉煌片段一 十四世纪的欧洲是一片悲观的大黑暗,当人们回首往事时,才豁然醒悟:那个曾经古典的希腊和罗马原来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学习和研究这个丢失了的经典文明…… 这个时代被学者们命名为—文艺复兴.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右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的精神权威
D.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A、追求人身自由
B、追求现实幸福
C、反对禁欲主义
D、反对等级观念下列现象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有
①彼得拉克在《歌集》中抒发对妻子真挚的爱情
②许多富商建造的宅第带有美丽的花园和宽敞的阳台
③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④揭露教会和教士贪得无厌、唯利是图的作品越来越多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核心: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观点对比以人
为中心现世的
享受自由
平等理性和科学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文艺复兴领域文学三杰美术三杰薄伽丘但 丁彼特拉克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 达芬奇人物作品《十日谈》《神曲》《歌集》说明抨击封建道德、禁欲,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率先对教会丑恶现象表达憎恶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4.成就:文学三杰、美术三杰展现人性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人文主义思潮狭义的“人文精神”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人文主义思潮,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
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思想上:否定神的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
与可贵,颂扬人的力量;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
来世观,肯定人追求财富、幸福、享乐的权利;
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要求自由平等和
个性解放。
思维方式上:反对蒙昧主义、神秘主义,推
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发展文化教育,追求知
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造福人生。关于宗教 宗教不同于迷信。宗教一
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
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圣彼得大教堂材料一:在中世纪,适应自然经济的需要,神学家所提倡的是禁欲主义,认为自甘奉行赤贫的生活才是获得上帝之爱的基本条件,追求财富必然陷入贪婪的罪恶。……但商品经济不声不响的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上帝——金钱。这个新上帝将以其自身的力量迅速改变旧的道德秩序,它逐渐代替了 封建特权和以地产为衡量人们社会地位高低和拥有财富多少这一唯一尺度。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冲破教会的垄断和束缚。 材料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的掠夺,负担最终落到了广大劳动群众身上。他们看到教会获得的大量财富不是用于宗教目的,而是被教士用在追逐尘世的享乐上,因而感到无比愤概……城市市民也不满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是因为天主教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都窥见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到了反对天主教的行列中来了。教会是当时西欧封建统治和精神统治的集中代表,教会在各国实行压迫剥削政策,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 材料二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材料一 材料三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小结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猛烈地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在这场运动中,巨人辈出,创造了空前的文化业绩,孕育了西欧近代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矛头直指罗马教廷,是一次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反对天主教会与封建制度的社会革命。
两者遥相呼应,协同攻坚,展开了向旧世界的宣战,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相同点: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不同点:杨诺劝教(第一天故事第二)
巴黎有个丝绸商,名叫杨诺,和一个犹太商人十分友好,几次三番苦劝他抛弃犹太教,改信正宗的基督教。最后,那个犹太教徒表示,如果非要他政变信仰不可,那他先要到罗马去考察一番再说,看看天主派遣到世上来的代表(教皇)气派究竟怎样。他果真赶到了罗马,在教皇的宫廷里他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呢?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贪色”的罪恶,甚至违反人道,耽溺男风,连一点点顾忌、羞耻之心都不存了;因此竟至于妓女和娈童当道,有什么事要向廷上请求,反而要走他们的门路……了。他又继续留意观察,把这些寡廉鲜耻之徒的贪得无厌、爱钱如命、买卖圣职等所作所为,全都看在眼里。触目惊心的情况使那个严肃的犹太人提出这样一个结论:罗马才不是什么“神圣的京城”,乃是藏污纳垢之所:教皇、红衣主教,这些人本该是基督教的支柱和基础,却无恶不作,无非要叫基督教早些垮台,有一天从世上消灭罢 《哈姆雷特》
王子哈姆雷特的父亲遭舅舅克罗迪斯杀害,窃取了王位,霸占了亲嫂。王子回来后,受父亲灵魂指引,了解了真相,决定策划复仇大计。他装疯卖傻,并杀死了奸臣波罗努斯。波罗努斯的女儿奥菲莉亚深爱着王子,最终精神恍惚,溺水身亡。她的哥哥雷厄特斯与国王密谋用毒酒剑杀死王子,王子能否化险为夷,并报得杀父之仇?宗教改革情况1、德意志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信仰即可得救、简化宗教仪式、驱逐天主教会势力引发农民战争、确立教随国定、取得合法地位2、瑞士宗教改革加尔文否定教会权威、建立民主教会激进派、影响遍及欧洲3、法国的宗教战争胡格诺两大集团三十年宗教战争天主教仍为国教,但允许信仰新教4、英国的宗教改革英国国教断绝与罗马教皇的关系、教义、制度、仪式不变建立英国国教、清教徒运动小结 :比较这两次运动的异同。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反封建斗争;都波及到西欧广大地区;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矛头指向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披着宗教外衣,矛头直指天主教会意大利开始;思想文化领域德国开始;政治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天主教权威受到挑战。教会对人们控制逐渐减弱;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开辟道路。 这部作品的开端叙述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赏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但其中有些故事有放纵情欲的描写,有对个人主义行为的赞扬,表现了作者资产阶级人生观的局限。正如《神曲》为意大利诗歌奠定了基础一样,《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但丁 1265年5月,但丁诞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小贵族家庭里。他幼年丧母,大约在他18岁那年,父亲也去世了。不过,但丁还是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曾积极地投身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担任过公职。后来,他因为反对教皇及其在佛罗伦萨的追随者,被判没收全部家产,终生放逐,最后客死他乡。《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因为诗中叙述的是诗人自己想像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33首“歌”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有100首歌之多,计14000多行。 1304年7月20日,彼特拉克出生在阿雷佐。以后又多次搬迁,最后迁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农。从少年时代起,彼特拉克就非常喜爱文学、修辞,对古典作家的作品尤为倾倒,他常常彻夜不眠,在油灯下如痴如醉地阅读着。但是作律师的父亲希望他放弃文学、诗歌,去做一名法学家。从1316年起,他先后多次被父亲送去学习法律。1326年,他的父亲去世,彼特拉克得以放弃法学,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他回到阿维农,担任了一个次要的教职。后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他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阿非利加》《意大利颂》等尤其著称于世。 彼特拉克 米开朗琪罗,1475年3月6日出生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13岁时跟随基兰达约学画1年,后师从贝托多学习雕塑1年。他的艺术创作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和萨伏那罗拉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 米开朗琪罗自画像 《摩西像》,大理石雕像,高235厘米,创作于1513—1516年(局部完成于1542—1545年) ,现存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个。他是犹太人中最高的领袖,他是战士、政治家、诗人、道德家、史家、希伯来人的立法者。他曾亲自和上帝接谈,受他的启示,领导希伯来民族从埃及迁徙到巴勒斯坦。雕塑《大卫》米开朗琪罗代表作《最后
的审判》
及其局部拉斐尔自画像 拉斐尔(1483—1520)的绘画代表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最高水平,他在其一生短暂的37年中创作了数不清的天主教主题绘画和其他神话及世俗主题的绘画,而其创作的众多美丽的“圣母画像”则更是世人为之倾倒的艺苑奇葩、画坛绝笔。? 1559年,加尔文创办了日内瓦学院(即后来的日内瓦大学),学院训练出来的传道人分布于欧洲一些国家,其影响力遍及欧洲各国。在17世纪前,日内瓦大学只是一个拥有神学院和人类学学院的小学校。到了18世纪,医学院和自然科学院相继成立。19世纪中期,政治学院和社会学学院也加入到其中。现为瑞士第二大公立大学。日内瓦大学影响:
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
的依据。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相同点: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不同点: 比较同时代中西方的人类思想智慧。并谈谈你的认识。课后探究:但丁《神曲》伽利略证明“日心说” 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
真爱无坦途。 ——《仲夏夜之梦》
Beauty provoketh thieves sooner than gold.
美貌比金银更容易引起歹心。——《皆大欢喜》
Sweet are the uses of adversity.
逆境和厄运自有妙处。——《皆大欢喜》
Love is merely a madness.
爱情不过是一种疯狂。——《皆大欢喜》
All that glisters is not gold.
闪光的并不都是金子。——《威尼斯商人》
My only love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 !
我唯一的爱来自我唯一的恨。——《罗密欧与朱丽叶》 哈姆雷特: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翁戏剧在宣扬人文主义方面与文艺复兴初期的作家相比有何不同?莎翁戏剧在宣扬人文主义方面与文艺复兴初期的作家相比有何不同?刻画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人性本能男欢女爱路德认为,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
他主张人人有权读和理解<圣经>,人人得可以和上帝直接对话;
他强调<圣经>的目的是为了宣布基督徒是自由的,对基督徒来说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
他的思想和主张体现了人的信仰的主观性及自由权利.宗教改革开始标志: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的影响1、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
2、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3、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思考:结合教材提供的修士修女纵情声色图和拉斐儿的圣母和圣子的画像,谈谈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对待宗教的态度是不是非常矛盾?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
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