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捉泥鳅》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捉泥鳅》。
二、教材分析
1.歌曲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捉泥鳅》
2.《捉泥鳅》是一首富有浓郁田园风味及生活情绪的台湾校园歌曲。通过对雨后孩子要去捉泥鳅的急切心情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田间嬉戏图。全曲六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单数小节的节奏基本相同,双数略有变化。旋律在逐渐变化中层层递进,生动描绘出孩子田间嬉戏的形象。三、教学目标
1.学唱这首歌曲,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体会儿童在大自然中嬉戏的愉快情绪。
2.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山野童趣的情感体验,感受美好大自然。 3.认识4/4拍号并知其含义。
四、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捉泥鳅》时声音富有弹性和童趣。
2.附点节奏的演唱,四四拍强弱规律的掌握。
五、教学难点
1.齐唱:注意切分音及附点音符的唱法,四拍要唱足,注意换气记号。
2.歌曲的表现能力,对歌曲本身的理解,以及吐字和咬字,它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六、教法学法
我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图片展示法、鼓励等教学方法。
采用的学法: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体验到了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本节课内容能更生动的进行、完成。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创设,实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课件:泥鳅图片)你们玩过捉泥鳅吗?它容易捉吗?(课件:泥鳅的介绍)
三.导入新授歌曲《捉泥鳅》
a.初听歌曲《捉泥鳅》,使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田间见识几位爱捉泥鳅的小朋友。听!他们来啦!同学们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
b.同学们,通过聆听歌曲,你们感受到歌曲的情绪了吗?谁来说说。(欢快地、活泼地、风趣地)
c.二听
师:我们再认真听一听,想想从哪些歌词中你能感觉到小朋友特别想去捉泥鳅呢?(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课件:播放歌曲)
d.三看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最后几句歌词出现了什么情况?(介绍重复,说明了孩子想去捉泥鳅的急迫心情)(课件:播放歌曲)
四、延伸:四四拍子的讲解与表现歌曲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它是几拍子呢? 1.了解四四拍含义,老师板书,并标出四四拍强弱规律。 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次弱。 师:下面就让我们用四拍子的动作来拍一拍吧! 2.进行声势律动训练。 1)动作:拍手、拍腿、拍肩、拍腿。 2)听音乐为歌曲进行简单的声势伴奏。
五、学习歌曲《捉泥鳅》 1.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像唱起来了吧,让我们带着欢快活泼地情绪用“LA”把旋律哼唱一遍。(出示歌谱)师示范两句,唱的短促,跳跃。
2.这首歌曲是表现了乡村的小朋友田间嬉戏的快乐情景的,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把歌词读出来吧!(出示歌词,师领两句,读出情绪。)
3.学生跟琴唱歌词。同学们读的很好,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你们的歌声把这份欢乐的心情表现出来。(师弹生唱,我们慢速唱,但每个音要唱的短促。)
4.歌曲处理
师:在歌唱中你觉得还有哪里唱起来比较困难?
a.强调声音:附点节奏,轻快、而有弹性。 b.情绪:愉快而又亲切。 c、后半段乐句——心情急切。 (注意:同音反复时口齿要清晰,音高要一致)
5.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表演唱:男女对唱。
7.学生边唱歌曲边用声势伴奏。
六、歌表演
同学们唱的太棒了,接下来让我们和小朋友一起到田间去捉泥鳅吧!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高兴吗?美妙的歌曲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希望音乐能成为同学们的好伙伴,让我们唱着歌曲去感受美妙的世界吧!
八、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围绕课题“捉泥鳅”来设计教学活动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体验到了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田野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合作,表现音乐的能力,达到了比预期更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