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
正负数(一)
所属单元
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共5课时,第4课时
主备人
曹彦伟
学习目标:1、在 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重点:进一步体会正数与负数表示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理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
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温故知新——练习
以前我们学习过生活中有的数量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请大家用正负数记录以下数量:
(1)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4.43米,吐鲁番低于海平面155米。
(2)李叔叔的服装店九月份亏损3000元,十月份盈利5000元。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新旧对比,加深印象。)
导学释疑——新授
导:(学习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
学:认真看,仔细想,我自学,我快乐!
(1) 下面是六(1)班与六(2)班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到学习新知中去。)
六(1)班
六(2)班
记分规则
第一局
1
—1
胜一场,记1分
第二局
—1
1
平一场,记0分
第三局
—1
1
负一场,记—1分
合计
1、谁能解释上面的积分规则?(进一步感知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
2、两局过后这两位同学的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3 3、三局过后,他们的积分是多少?
4、六(1)班要赢六(2)班,至少还需要胜几局?并说明理由!
(2)试着完成教材“试一试”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而且有利于体验比较简单的+1和-1抵消,初步感知正负怎样抵消。)
总结:像上面这样加1分,减1分这两种意义相反的量就是我们数学中的( )。
研:轻轻说,仔细听,我研讨,我进步!
(1)小组讨论试一试第一小题。
1、什么叫净含量?
2、抽查净含量是否合格是检查什么?
3、这些正负数表示什么意思?
4、第一袋与第二袋味精总质量是多少?第三袋与第四袋呢?
5、5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
(2)完成“试一试”第二小题中的三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对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进行练习。)
展: 大胆说,勇敢辩,我展示,我自信!
1、,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1和—1这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可以互相( ),(抵消什么意思?),抵消后得( )。
2、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差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 ),数出他们在数轴上的位置( ),也可以先看负数和0( ),再看正数和0( ),再把两个相差的数( )。
(设计意图:在解释中进一步明确概念,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同时在问题的解决中感受到负数的应用价值.)
巩固提升——训练
我学习,我思考,我练习,我收获!
1、连一连。
+5和-8 0
-4和4 6
- 3和4 —3
9和-3 1
2、某村共有5块水稻实验田,每块实验田今年的收成与去年相比情况如下(增产为正,减产为负):45千克、-40千克、30千克、-16千克、-5千克。
今年水稻实验田的总产量与去年相比情况如何?
总结:在解决正负数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正负数都用抵消的方法解决。比如说( )不可以抵消。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中再一次理解负数的意义,并通过开放题让学生感受实际与理论之间的差异。)
总结提高——归纳
本节课你对正负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延伸训练——作业
必做题: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二题。
①温差是什么意思?
②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城市算算他的温差是多少?
选做题:一次数学竞赛共有20道题.做对一道得8分,做错一道得-3分,刘冬考了50分,你知道刘冬做对了几道题吗?
板书设计:
正负数(一)
正负数可以抵消 (但时间不可以抵消)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