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上生物 7.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 7.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05 06:0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阐述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为促使我国的植物资源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本节课内容则主要理解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生产者、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以及促进水循环。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本单元前两章阐述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史,是学习和理解本章知识的必要基础: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和发育知识,有助于理解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植物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学生领会绿色植物在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的平衡以及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重要作用。在理解了对生物圈的作用后,即可了解我国植物资源状况及应采取的促使植物资源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而由于学生不清楚水循环的含义和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动态平衡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将它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本节内容计划为1课时。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概述绿色植物能为所有生物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2)能阐明绿色植物在维持大气二氧化碳和氧平衡中的作用;
(3)能描述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水循环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我们的生活与绿色植物的关系”活动、整理和分析资料信息认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对本地风景旅游区开发的建议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保护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动态平衡的意义,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新奇未知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尤其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存在着浓厚的兴趣;而且,此年龄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这就决定了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直观性。且我校位于郊区,学生中还有少数为农村孩子,他们对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接触的机会较多,因此结合前面所学光合作用知识,能较易理解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这一作用,但对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的平衡和促进水循环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他们已经具备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基础知识,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也能够理解以上两个作用这一教学难点。此外,我校学生也有较多的机会通过各种现代信息途径了解相关的知识、案例,可以利用此机会获得的信息来解决他们身边的风景旅游区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之出谋献策。
四、教学方法: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设计中,为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内容以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为主,借助于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运用启发、观察和谈话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组讨论、阅读教材等活动自主性地学习,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新知。
五、 教学程序:
1、教具、学具的准备:
(1) 龙泉山脉的一段风景片(视频);
(2) 表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图片;
(3) 学生搜集风景旅游区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的资料。
2、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探索新知——知识扩展,情感迁移——课堂小结
3、教学流程:
情景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
新课 播放龙泉山脉风景视频片段,提出某投资商有在此融资开发风景旅游区的意向,你若是政府官员,将如何评价这山脉中森林的价值?
学生讨论,举出绿色植物的作用(如制造氧气、合成有机物等)
视频片段,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通过假想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根据旧知(光合作用)较易提出森林中绿色制造氧气、合成有机物的作用
探索新知 步骤一: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据学生所提出的绿色植物能合成有机物这一作用,引导分析并完成活动(表格):
我们的生活与绿色植物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直接、间接关系的的含义。
归纳: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板书)
结合旧知,联系活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直接、间接关系的含义,分析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归纳出它是生产者这一作用。 学生从光合作用中明确绿色植物能合成有机物,同时参照书上举例,分析并理解它与我们生活的直接和间接关系,从而归纳出绿色植物是生产者这一作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探索新知 步骤二:
2、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
问题链引入:
(1) 空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比例各是多少?
(2)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能够保持动态平衡?
(3) 这有何意义?
(4) 哪些因素会引起二氧化碳与氧的平衡失调?
归纳: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板书)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
分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2、3、4 学生阅读教材,通过教材中提供的翔实的实验研究资料,能够理解绿色植物能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比例,在通过分组讨论后,对它如何调节、保证其动态平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分析引起二氧化碳和氧平衡失调的因素,树立环保意识。
步骤三:
2、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结合地理学知识,回答问题:
云是怎样形成的?地表水、地下水从何而来?从而理解水循环的概念
(2)复习旧知,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中的吸收作用、蒸腾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水从土壤被植物吸收、运输到全身各处后决大部分要随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结合图7-2阐述其如何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归纳: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板书) 联系地理学知识,理解水循环的概念;结合旧知,阐述绿色植物如何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易理解云、雨的形成,从降水明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再结合已有的植物生活方式,在回答教师的问题的同时,明白了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知识扩展,情感迁移 步骤四:
照应课前假设:你若是政府官员,请就该风景旅游区开发一事征求各方建议,结合本节课知识为做到既保护森林,又发展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
活动:分角色研讨森林的保护和利用 交流讨论,为当地森林建设风景旅游区的合理开发出谋划策。 在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上,迁移到当地风景旅游区开发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迁移,提高环保意识。
课堂小 结
请学生归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强化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动态平衡的作用,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归纳知识 在复习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进一步进行情感教育,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六、 板书设计:
第七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二、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
三、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