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地理 2.1地形和地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地理 2.1地形和地势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05 11:1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教学目标:
1、运用三级阶梯示意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
2、结合中国地形图,描述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3、能够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4、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教学重点: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点,三级阶梯分界线山脉名称
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因素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因素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画图法、活动讨论法
教学用具:PPT课件、地图册、课堂练习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并配上长江奔流入海的情境视频。
学生回答:1.视频中,歌唱的是我国哪一条大河?
2.这条大河流向哪里?水流速度怎样呢?
教师点评:
教师描述设疑,引人入胜,让学生怀着好奇自然而然的盼望学习新课。
课件展示:地势与地形的概念及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基本地形。
课件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及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小结:地势西高东低。
课件展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示意图A、B。
师:请从中选出最接近我国地势特点的图形。
学生:B(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师:请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选择B的理由。
学生:代表谈理由。
师:教师及时点拨引导小结(颜色的突变)。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课文中很容易找到,让学生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选择B的理由,使学生在争论中真正地能从中国地形图上获得这部分知识,通过反复的用图析图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部分活动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体验了学习的过程。)
课件展示:中国三级阶梯示意图。
师生问答:三级阶梯的名称;界线条数;32度纬线所在位置。
课件展示:中国沿北纬32°剖面图。
播放flash动画:北纬32°剖面图的由来。
师生问答:沿北纬32°线三级阶梯的名称;平均海拔;沿线自西向东经过的地形区,山脉名称;进一步说明我国地势的基本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课件展示:返回中国三级阶梯示意图。说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
自主学习:参照课本图2.2及文字,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在地形图上,画出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
2.说一说各级主要特征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上黑板指出界山的位置。
师:点评总结
学生:代表回答各阶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师:点明特征包括平均海拔和主要地形两方面。(避免目标不明,学生无从下手)
练习巩固:
1、、填表:(比一比看谁填的快,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节课堂气氛。)
阶梯
地形
平均海拔
第一阶梯
分界线
第二阶梯
分界线
第三阶梯
2请同学们完成课本23页的活动1,填写出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学生活动:代表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
师:及时点评,重点强调太行山、巫山的位置(长江穿过其中)及巫峡。
欣赏视频:三峡风光。(有张有迟,让学生大脑有思考和休息的时间,同时为下面讨论的问题“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作铺垫。)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大组讨论一个题目,每个大组分成4-6人每小组组)
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影响?找一找古诗词中描述河流流向的句子。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3.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教师深入各小组讨论,听取小组成员的叙述,及时引导点拨)
学生活动:各小组推选发言人交流讨论结果,小组成员补充、各小组交叉补充。
师:教师对各组任务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间交流、倾听、合作等综合能力)
开拓视野:
1、假设地势东高西低,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2、描述河流流向的诗词展示,突出学科间的联系。
3、课件展示:瀑布 水电站等拓宽视野。
4、播放图片、用古诗设问,激发兴趣,让学生充分理解地势对交通的影响。(培养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能力。)
课件展示:参考答案。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富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建设大型水电站。
地势对东西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课堂小结:就板书回顾。
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势与地形
我国地势
特征
分界线 ① ②
气候 ② ③
影响 河流
交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