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地理 2.2气候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地理 2.2气候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05 11:1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气候
【学习目标】
运用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
知道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了解南北气温的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自学指导】
1.读课本22-25页,5分钟完成导学案(自学检测),并用横线在课本上画出知识要点。
2.填写完成后举起左手,同时默读知识点,等待老师提问.
【自学检测】
(一)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1、用红色笔在图2.13中描出0℃等温线。
2、对比0℃等温线以北和以南的等温线数值,可以看出,越往北,气温数值越 (大、小),说明气温越 (高、低);相反,越往南,气温越 (高、低)。
3、比较下列地区一月的平均气温:
哈尔滨:约 ℃; 广州:约 ℃。哈尔滨和广州一月平均气温相差约 ℃。
4、请根据上述分析过程、归纳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1)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别 (大、小)。越往北,纬度位置越 (高、低),气温越 ;越往南,气温越 。
(2)冬季,我国最冷的地方在纬度较 (高、低)的 地区,而陆地最热的地方在纬度较 (高、低)的 岛。
(二)读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1、比较哈尔滨、广州两地的七月平均气温;
哈尔滨: ℃以上;广州: ℃以上。哈尔滨和广州七月平均气温相差约 ℃。
2、根据以上分析,说出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夏季,除 高原外,全国普遍 (高、低)温,南北温差 (大、小)。
(2)夏季全国最热的地方不在低纬度地区,而是在内陆的 盆地;而平均气温最低也不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而是 高原。
3、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即 、 、 、 、 。
4、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 ,夏季最热的地方 。
(三)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读课本33页填写)
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 向 递减。
2、用彩色笔描出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对照《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图2.13)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  ℃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 山脉和 _河.
3、我国降水量集中在 季,南方雨季较 (长、短),北方雨季较___ (长、短)。
4、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 ;降水最少的地方在 。
5、一个地区 与 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年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气候 ;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 。
6、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我国分为 区、 .区、 区和 四类地区。
【合作探究】1、读图《我国的干湿地区划分图》
(1)从湿润地区过渡到干旱地区植被的变化 → → →
(2)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 毫米等降水量线。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个地区的干湿情况对建筑、饮食、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

3、连线分析题
A东北平原 ①香蕉 a一年一熟
B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苹果 b一年两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柑橘 c一年三熟
【当堂检测】
1.造成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 B.经度 C.地形 D.地势
2.南京位于什么温度带( ) A.中温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D.热带
3.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A 漠河 B 青藏高原 C 新疆北部 D 帕米尔高原
4.冬季,一个坐火车外出旅行的人,当到达目的地时,原来一只空旅行袋已装满了他一路上不得不脱下暂时穿不着的衣服.此人旅行的路线可能是( )
A.北京---哈尔滨 B.广州-----昆明 C.哈尔滨-----南宁 D.北京------乌鲁木齐
5.冬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A 帕米尔高原 B新疆北部 C青藏高原 D漠河
6.关于我国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区 B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最低气温区
C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别大 D我国夏季气温南北差别大
7、.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②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1000毫米降水量线 ④一月份0℃等温线
8、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递减 B.从东向西递减 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9、下列城市,既位于湿润地区,又属于亚热带的是( )
A北京 B兰州 C南京 D哈尔滨
10、将下列地区与它们所属的干湿地区和植被类型用直线连起来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 A半湿润地区 (1)森林
②河中下游平原 B湿润地区 (2)森林、草原
③塔里木盆地 C半干旱地区 (3)荒漠
④天山山麓 D干旱地区 (4)草原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