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科学
科学概念:
1.明确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2.知道杠杆可以分为费力杠杆、省力杠杆、等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杠杆尺模型做实验,研究杠杆的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
2.学会正确收集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和归类,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科学实验中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2.养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正确判断常用杠杆类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
2.会通过动手实验,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杠杆的省力规律。
难点:通过科学实验,得到科学的实验数据,进而验证杠杆的省力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杠杆材料、钩码、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请2名学生玩游戏。谁会赢?(将支点移到一边开始游戏,引发公平性争论)
2.为什么你觉得不公平?【预设:不公平,因为距离不同。XX很费力,XX很省力的。】
3.什么距离?【预设:用力点与支撑点的距离】板书:杠杆图,距离
二.认识杠杆,提出假设
1.刚才的游戏中的简单装置叫做“杠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杠杆的科学。【板书:杠杆的科学】
2.为了更好地研究杠杆,我们先来认识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支撑着杠杆,并围绕着运动的点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点叫阻力点。
3.刚才的游戏中,相对于左边同学来说,右边是阻力点。相对右边同学来说,左边是阻力点。现在我们以左边为用力点,右边为阻力点。
小组讨论: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什么情况下,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课件出示)
4.汇报并板书
5.过渡:想要验证一种想法,形成一种规律最好的方法是什么?【预设:科学实验】
二.实验探索,数据分析
1.(出示杠杆尺)观察一下,有什么特点?
2.你觉得它能干什么?
3.(出示支架与底座,把杠杆尺安装在支架上)现在你觉得它能干什么?
这是一种特殊的杠杆,叫杠杆尺。中间的这一点,我们叫它支点。为了便于我们的研究,我们把支点左边的第一个小孔称为左边第一格,那右边第二个小孔就是……我们用个数来记录用力点、阻力点与支点的距离,用钩码个数来代表用力的大小。(贴板书)
一)等力杠杆:
1.现在我在左边第3格挂上一个钩码,发现了什么?
怎样才能把它撬起来,重新平衡呢? [预设:在右边第3格挂一个钩码]
2.那如果我在左边第5格上挂2个钩码,要使杠杆尺平衡的话,右边应该怎么挂呢?[预设:在左边第5格上挂2个]
这两种状态下,观察他么的用力情况,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不等力杠杆
1.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研究另外两种情况吗? 2.合作探究,完成实验。
出示友情提示:
小组合作,要求左右两边挂不同的格数,让杠杆保持平衡。
每挂出一种平衡状态,就立刻将这一组的数据填写在记录表上,然后继续进行实验。
为了方便记录和表述,左右两边只能各挂一个孔。
仔细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呢?
三)汇报数据,分析验证规律。
1.每组汇报一组数据,后面汇报的数据不能与前面组重复。 (板书数据整理表)
2.科学家面对很多的实验数据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做?[预设:分析数据,寻找规律]3.我们也来找找规律,这些数据有什么规律呢? (应该是左边的钩码位置乘以左边的钩码数等于右边的钩码位置乘以右边的钩码数,杠杆尺就平衡。)
4.左边的钩码距离乘以左边的钩码数等于右边的钩码距离乘以右边的钩码数,杠杆尺就平衡,这个规律到底是不是普遍的规律?还是就这么几个实验数据的规律呢?我们还必须进行实验验证。
5.什么是实验验证呢?所谓实验验证是指先根据这个规律在脑子里面想好数据,然后再在杠杆尺上做实验,如果所有符合这个规律的数据都能使杠杆尺平衡,那么这个规律就是普遍的规律,就是真理。 6.比如说现在我们在左边第三格上挂两个钩码,那根据这个规律,右边可以怎么挂?
7.真金不怕火炼,真理不怕验证,现在我们可以说这个规律是…… (正确的)。
四、总结现象,规律提升1.通过实验,什么情况下杠杆是省力呢?
2.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支点—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省力
支点—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费力
支点—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不省力也不费力
3.出示杠杆对比图片,说说哪个是省力的,哪个是费力的。
五、回归生活
1.如果我在左边第一个挂100格钩码,你有几种方法让杠杆保持平衡?
2.在杠杆的左边第一格挂1000个钩码,你能用一个钩码是杠杆平衡吗?10000个呢?
4.你能用“杠杆的科学”翘起整个地球吗?
板书 :
杠杆的科学
假设 实验 结论
反思:
《杠杆的科学》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简单机械中最先认识的一种简单工具。具有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类型,在生活中也有充分的应用。为了是学生充分认识杠杆的特点,本课教师力图利用学生自主探究形成的大量实验来验证距离与省力情况的关系。
从游戏入手,引发学生对“不公平”的思考。从而引出小组讨论,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直接指向本课教学重点。对比实验对于刚踏入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较之以往本课的对比实验对学生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实验设计中意图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对于等力杠杆教师采用的是集体进行,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实验操作方法、表格填写、表格信息处理等内容的指导,为学生下一环节的自主合作实验作铺垫。实验汇报环节,教师有意识第将数据进行分类,便于学生总结和找出杠杆省力的规律。在本课教学中,第8组的同学出现了一组不平衡杠杆,但是学生能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进行解释,并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充分展现了学生对杠杆平衡规律的掌握。而课堂最后的几个小练习更是将课堂推入了高潮。但是本课教学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学生的探究实验自主性仍比较缺乏,教师的控制相对比较多。学生实验过程中只围绕着是杠杆平衡这一目的进行,对杠杆省力情况的假设并没有对学生实验产生太大的影响。
杠杆的科学实验记录单
阻力点与支点的距离(格)
用力大小
(个)
用力点与支点的距离(格)
用力大小
(个)
我们的发现:
杠杆的科学实验记录单
阻力点与支点的距离(格)
用力大小
(个)
用力点与支点的距离(格)
用力大小
(个)
我们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