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地理必修I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5、学时数: 45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水循环的概念,认识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布置小论文《如果地球没有了水》,学生用书面形式交流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对地球上水的认识。
(2)播放水循环动画,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3)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意义,进而由学生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关注我国大江大河利用现状,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增强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2、内容分析: 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3、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但水平差异明显,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浓,并且对地理学习的意义不清楚,没有多少学习动力。
4、设计思路: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是结合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形成一定的概念,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及设计意图
课前作业 学生用文字描述《如果地球没有了水》
创设情境引入 10’ 一位学生演讲《如果地球没有了水》 刚才这位同学的文章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角度介绍了没有水所面临的问题。地球正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那么地球上的水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自主学习”内容。 让学生书面表达自己观点,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书面语言表达习惯。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阅读的能力。
新授: 水循环的过程13’ 【问题承转】“大江东去浪淘尽”,长江沿岸众多城市从长江取水,而且利用量越来越大,但长江并没有因此而停息奔流,这是为什么呢? 【实验探究水循环的原因】 1、在一只杯子里装半杯冰水,静置3分钟,观察杯子外壁的变化。思考杯子外面的水来自何处? 2、在碗里装半碗水,用透明的塑料纸蒙在碗上(注意密闭),将碗放在阳光下暴晒或放在台灯下直接照射几分钟,观察碗和塑料纸。思考塑料纸下面的水汽从何而来,水汽变成水珠为何又能滴到碗里。 【课件演示】水循环flash动画 想:哪一种水循环可以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最多? 辨:内流湖水蒸发、河水入海、台风登陆的降雨、赤道海域的对流雨等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水循环? 1、学生讨论得出水循环的内因和外因。 绘出水循环示意图,包括主要环节,区分水循环的类型 引导学生实验模拟水循环,验证水循环的原理,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探究水循环的成因。 调动学生“眼、嘴、手、脑”等感知器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新授:水循环的意义 20’ 【播放一段有关黄河断流的录像或文字说明黄河断流的现象】 【问题探究】1、黄河断流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黄河断流的原因有哪些? 3、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尽量解决或减轻黄河断流问题? 4、所提的措施中,分别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实验探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自制两个木盆(约50㎝长,10㎝高),两个都放满泥土;一个木盆的泥土上铺满草皮,一个保持原状。放置木盆与桌面(或地面)成30°角。用浇花的洒水壶模仿下雨,将水淋到两个木盆上,观察流出的水中含的泥沙量。 【教师总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 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反馈练习】完成学案练习 【自我展示】 【课后思考】1、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为什么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节约用水的? 学生讨论说明:黄河断流不仅造成供水困难、河床淤积加重,还造成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等。 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回答。 学生讨论比较所提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学生动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并对不同意见加以分析说明,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通过黄河断流的例子,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积极探索地理问题的习惯,能够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表达能力。 自我展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课后思考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引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把课本知识和自己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课堂总结 2’ 投影:本节课知识框架 教师:请大家跟我一起来回顾本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点 学生一起回答 回顾本课,对所学内容作总结,学生再回忆一遍,加深印象
四、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资料比较充分,大部分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问题。例如黄河断流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实验探究能积极动手、认真观察,较好地描述了现象,使课堂气氛较活跃。
2、本堂课内容较浅,由于时间问题,有些讨论的地方并没有预设的深入。其中需要完善的还有很多细节问题。
附:《水循环》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
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方法:
读图分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水循环的概念: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 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 和 的变化。
2、主要环节:
、 、降水、 、
下渗、 、 、植物蒸腾和蒸发。
3、地理意义:水循环使水体以固、液、气三态相互 ,淡水资源得到不断更新;使 得以迁移,并塑造 ;促使了地理环境中的 转化与交换。
4、人类的影响: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人工增雨及 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二、活动探究
【实验探究水循环的原因】
1、在一只杯子里装半杯冰水,静置3分钟,观察杯子外壁的变化。思考杯子外面的水来自何处?
2、在碗里装半碗水,用透明的塑料纸蒙在碗上(注意密闭),将碗放在阳光下暴晒或放在台灯下直接照射几分钟,观察碗和塑料纸。思考塑料纸下面的水汽从何而来,水汽变成水珠为何又能滴到碗里。
【课件演示】水循环flash动画
想:哪一种水循环可以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最多?
辨:内流湖水蒸发、河水入海、台风登陆的降雨、赤道海域的对流雨等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水循环?
【问题探究】1、黄河断流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黄河断流的原因有哪些?
3、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尽量解决或减轻黄河断流问题?
4、所提的措施中,分别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实验探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自制两个木盆(约50㎝长,10㎝高),两个都放满泥土;一个木盆的泥土上铺满草皮,一个保持原状。放置木盆与桌面(或地面)成30°角。用浇花的洒水壶模仿下雨,将水淋到两个木盆上,观察流出的水中含的泥沙量。
【反馈练习】完成学案练习
检测练习:
1、水循环最主要的动力是
A 太阳辐射能 B 重力能 C 大气运动 D 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2、在下列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跨流域调水、修水库能够直接对其局部产生较大影响的是
A 地表径流 B 地下径流 C 水汽输送 D 水分蒸发
3、对于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娈 B 使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C 使地表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 使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但不能持续利用
4、能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环节是
A 地表径流 B 地下径流 C 水汽输送 D 下渗
5、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A 海水蒸发 B 地表径流 C 水汽输送 D 凝结降水
6、“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① 水圈 ② 岩石圈 ③ 生物圈 ④ 大气圈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请画出水循环示意图,并说明箭头表示的主要环节。
【课后思考】1、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为什么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节约用水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