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储有知识:学生已经掌握氧气制取和性质的基本知识。
具备能力:学生已具有氧气制取的实验方案设计与操作的基本能力。
拓展方向:培养学生思维迁移、发散、收敛的品质,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形成求实、创新、合作的学科思想。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
1、知识目标
①、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②、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际操作;
③、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2、能力目标
①、能合理使用课堂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性质验证。
②、小组合作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实验内容设计
CO2的制取→CO2的收集→CO2的性质
四、实验环境设计
五、教法、学法设计
六、过程设计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方案探究:
序号
加入试剂
反应条件
优点或缺点
结论
方案一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固体、气体点燃
生成气体不纯净
不选择
方案二
硫酸、石灰石或者大理石
固、液不加热
生成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不选择
方案三
浓盐酸、石灰石或者大理石
固、液不加热
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气体不纯净,含较多的氯化氢气体。
不选择
方案四
稀盐酸、碳酸钠
固、液不加热
反应速度太快,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不适合实验室制取气体。
不选择
方案五
稀盐酸、石灰石或者大理石
固、液不加热
反应速度适中,产生气泡速度较快,适合实验室制取气体。
选择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固体和液体反应不加热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4、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5、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步骤
6、二氧化碳气体性质的检验
①、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而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观察:实验中是下层蜡烛先熄灭,还是上层?为什么?
问题思考:是什么导致紫色石蕊变红的?水?CO2?还是其他物质?
学生实验
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二氧化碳制取及性质的实验验证
温馨提示:请小组同学之间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七、实验评价设计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内容容量大,师生互动活动较多,强调了新课标指导下新型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不再只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而是一个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和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不仅不包揽所有问题答案,还会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提问等众多手段的运用,体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记忆和理解的水平差异还很大,所以连续和反复依然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