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的组成,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
2.描述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1.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2.观察鸡翅的关节和骨骼肌中,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细致观察与科学推理的学科素养。
●教学重点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肌肉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
骨、关节、肌肉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
人体骨骼模型、鸡翅、镊子、剪刀、一次性手套、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动物”从名称上体现了人们对它的最初认识——能“动”,那动物的运动是如何实现的呢?本节课,我们以哺乳动物和鸟类为例来探究运动是怎么形成的。
思考并回答
由动物名称中的“动”出发,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自学
要求: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的四个问题。
认真阅读,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并做好标记。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
通过自学,同学们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有哪些结构组成?(板书)
踊跃回答
完成知识目标1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1.骨
1.请大家观察P42家兔的骨骼,根据家兔的肱骨、桡骨、尺骨的位置,你能找到人体的肱骨、桡骨、尺骨吗?(PPT:家兔骨骼与人体骨骼示意图)
2.问:如果我们人体没有骨,将会是怎样的呢?说明骨对动物体起什么作用。
3.问:人体就只有一块骨吗?
成年人有206块骨,骨与骨是怎么连接的呢?
(PPT:示关节)
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连接形成骨骼。
对比家兔的骨骼,了解人体肱骨、桡骨、尺骨的位置。
根据已有知识,大胆推测骨的作用。
积极思考并回答。
观察图片,认真倾听。
了解人体的骨骼。
提高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作出科学推测的学科素养。
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关节
问:通过自学,同学们知道关节有哪些结构组成呢?
活动一 认识关节
1.讲解解剖的步骤及方法,并示图
PPT : 温馨提示
2.识别鸡翅关节的结构(板书)
3.剪开关节囊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说明关节有什么特性。
4.摸摸关节软骨,有什么感觉?关节腔中,有滑液,它有什么作用?说明关节有什么特性?
回顾自学内容,回答关节的组成
了解解剖方法及注意事项。
两位组员动手剖关节,其他组员识别鸡翅关节的结构。
根据已有知识大胆推测关节的特性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完成能力目标1、2
帮助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观点
3.肌肉
附着在骨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
1.观察P43右上的鸡翅图,我们可知骨骼肌是由哪两部分组成?
那我们继续利用鸡翅,来观察骨骼肌的结构及其特点。
活动二 认识骨骼肌
2.识别肌腹和肌腱(提示可通过颜色、位置来区别)
3.使骨骼肌牢牢的附着在骨上的结构是肌腹还是肌腱?(提示用镊子挑起看看)
4.肌腱的两端是连于同一块骨上还是不同的骨上?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并出示模式图。
问:肌腱的两端为什么要连接在不同的骨上呢?有什么作用呢?
观察P43鸡翅的图,并回答问题
小组成员做好分工,观察员、记录员等
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提高学生认真细致观察的学科素养。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为活动三做铺垫。
二、运动的产生
活动三 观察骨、关节、骨骼肌的位置关系,理解运动的产生
1.演示拉动骨骼肌的方法步骤(主要是手握鸡翅的部位)
2.提出相应问题,PPT呈现
3.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骨骼肌收缩牵拉骨绕关节运动。
结论2: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
4.示屈肘、伸肘的动图,归纳总结运动产生的过程。
5.问: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就可以独立完成吗?
引导学生:运动需要能量,所以还需要哪些系统的参与?
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参与。
倾听教师讲解
小组分工合作,并记录观察结果
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结合自身的运动经历,回答问题。
完成知识目标1、2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运动的完成还需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三、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PPT:示老鹰捕食、羚羊躲避天敌、孔雀开屏的图片
问:联系生活,说说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畅所欲言
完成知识目标3
四、课堂小结
紧扣学习目标,以问题形式总结本节内容。
积极回答问题,
巩固知识。
构建本节知识框架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