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两次剪圆,感知对圆的认识;通过讨论、猜测、验证,理解对圆的认识;通过画圆,知道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提高对圆的认识;通过建构,掌握对圆的认识。 2.通过欣赏圆形物、用圆设计图案,体会数学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讲授圆,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画圆的方法,掌握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剪圆,感知对圆的认识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板书:圆)你见过圆吗? 生:见过。 师:你在哪里见过? 生:硬币的表面、钟面。
师:你们举的例子属于同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物体运动以后才会形成圆。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圆桌面、镜子、电风扇。 师:我也收集了一些圆,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演示:方向盘、放大镜、飞标盘等。) 师: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正是因为有了圆,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美丽。 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一下圆的形状。 师:睁开眼睛,一只手拿起剪刀,另一只手拿起带来的平面图形,直接剪出你印象中的圆,剪的尽可能大些。 (生动手剪圆。) 师:请把你们的作品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剪下来的图形跟你的印象中的圆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 师:怎样才能剪出你印象中的圆呢? (学生合作小组讨论。) 师:请你在刚才的基础上再剪一剪,剪的尽可能大些。 (生再次动手剪圆。) 师:通过剪圆,你觉得圆与你上课前带来的平面图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师:(总结)平面图形是有角的,圆没有角,而且平面图形都是几条直线围成的,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在黑板上贴一个圆,手指着一条曲线)。圆就是这样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二、探究,理解对圆的认识 师:同学们,我有一件礼物,只能送给一个人,要求是谁先抢到就送给谁。现在这种排队合理吗?为什么? 生:不合理,因为我们每个人到你的距离是不相等的。 师:怎么排队最合理,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我们排成一个圆。 师:我应该站在哪儿? 生:圆的中心。 师:你怎么跑? 生:朝着你笔直跑。 师:我们把刚才讨论的内容在这个圆中表示出来,你们站在哪儿?请你用手指在圆上指一下。 生:(手指着圆)这条曲线上。 师:圆是一条曲线,站在这条曲线上就是站在圆上。 师:我站在圆的中心,圆的中心怎么找? (指名回答。) 师:我这个圆是借助圆形物体画的,中心怎么找?请你找一找。 生:我是把圆对折再对折,中间这个点就是圆的中心。 师: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吗? 生:圆心。 师:(板书“0”)什么叫圆心? 生:圆的中心叫圆心。 师:你能把自己跑的路线用一条线画出来吗?请你画一画。你是怎样画的? 生:我是把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 师:(按照学生的思路画一条线段。)知道这条线段叫什么吗? 师:(板书:“半径r”)半径是怎样一条线段? 生: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师:相距最远的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也能用一条线画出来吗?请你画一画。你是怎样画的? 生:只要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这样的一条线段。 师:(画一条直径)知道这条线段叫什么吗? 生:叫直径,我还知道直径可以用字母d表示。师:(板书:“直径d”)直径是怎样一条线段? 生: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对面站立的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最远的,说明在圆里,直径的长度是最长的,真的是最长的吗?怎么验证呢? (小组讨论验证方法。) 师:任何一个图形都有自己的特征,请你猜想一下,圆会有哪些特征? (同桌讨论后汇报结果。) 生1:一条直径的长度是2条半径的长度。 生2: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生3:无数条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都是相等的。 师:你能验证这些猜想吗?请你试一试。如果一个人验证有困难可以找人合作。 (小组合作验证。) 师:刚才我们已经验证了圆的这些特征,请你想一想,所有圆的直径的长度、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的长度一定是半径的2倍吗?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师板书:在同圆或等圆里,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相等。) 三、画圆,提高对圆的认识 师:我们知道要剪圆先要画圆,你以前画过圆吗?你是怎么画的? 生:画过,是用圆的物体来画的。 师:哪些同学用这种方法画过圆?请举手。如果想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用什么画比较方便? 生:用圆规。 (学生动手画半径是3厘米的圆。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记画法。) 师小结:画圆的时候一般我们要标明圆心,用“0”表示,还要标明已知的半径或直径的长度。请你在刚才画的图中补充完整。 师:我想到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生1:让很多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圆。 生2:两个同学加一根长绳,一个同学拉住绳子的一端做圆心,另一个同学拉住绳子的另一端绕一圈。 生3:一个人拿着一根棒也可以画一个圆。 师:你们都很会想办法,由于场地的限制,老师建议同学们下课后或放学后去试一试,因为在具体画的时候还会遇到一些小问题,相信你们能够解决。 四、建构,掌握对圆的认识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对圆进行了研究,现在请你再次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的过程,整理一下你的学习收获。睁开眼睛,你能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吗? 生1:我认识的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都是相等的,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生2:老师,我有补充,圆的这些特征必须在同圆或等圆里才存在。 师:非常好,请同学们看书,将书上重要的内容画一画,黑板上重要的内容记一记。 五、应用对圆的认识 师:如果你是汽车设计师,会把车轮设计成什么形状?说说理由。 生1:圆形,因为圆形才能很平稳地滚动,用其他形状就不能滚动。 生2:我也选择圆形,如果设计成其他形状,人坐在上面会很颠簸。 师:一般情况下车轮设计成其他形状只能平移,在特殊的条件下也能滚动,但人坐在上面会很颠簸的。 师:你们都带了一个一元硬币,你能量出硬币表面圆的直径长度吗?请你试一试。 生1:我是把圆描下来,然后把圆对折再对折。 生2:我是用尺子直接在硬币上面量,只要是最长的距离就是直径的长度。 师:其实利用圆还可以设计出非常美的图案,老师收集了一些,请大家欣赏。 (课件演示:奥运五环、奥迪标志、各种通过圆的平移或缩放组合而成的图案。) 师:你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的吗? 生:先画一个圆,再通过移动或放大或缩小组合而成。 师:请你今天晚上用同样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明天让我们进行一次作品展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反思: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教学中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圆,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的过程、整理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2.经历感知、猜想、验证等活动,充分认识圆。学生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通过两次剪圆、抢礼物情境、画圆活动等,学生不仅对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直观经验和活动经验。 3.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在脑子里勾画出圆的形状,再剪出印象中的圆;先让学生讨论如何排队,再让学生在图上画出来;先让学生猜想圆有哪些特征,再验证圆的这些特征。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化问题的认识。因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所以应鼓励学生从周围世界发现与圆有关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并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现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怎样在操场上画一个比较大的圆”,设想“如果自己是汽车设计师会把车轮设计成什么形状”,用圆通过平移和缩放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 5.欣赏并设计一些有趣的图案,感受数学的美。欣赏用圆设计而成的图案,用圆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喜欢的图案,开拓学生的视野,再次感受到数学的美,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对圆的平移和缩放,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了现实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