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形”教学设计
?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7--108页例1、例2、做一做
? “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作为教材新增的内容,我们考虑最多的还是目标的定位问题。按照传统的教学,例1、例2以及后面编排的几道习题都属于思考题甚至竞赛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对普通学生来说要求偏高。现在教材作为例题编写,在教学中究竟该达到怎样的要求,需要教师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具体把握。尽管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有关数与形的练习,学生结合“形”来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基础。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形,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但纵观教材并没有系统的教学数与形结合的内容,所涉及的练习也比较分散。因此,我们理解的这节课的意图是:试图通过例1、例2两道特殊的加法计算题,让学生体会进一步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用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刻感悟数形结合的妙处,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与美感。
?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能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问题的意识,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魅力和美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来分析问题的意识,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让学生体会极限思想。
4、 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形、练习纸、学生尺。
5、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说到“数学”二字,你会想到什么?
(二)画图形,想算式,找规律。
1、师生操作,画图形,写算式。
?怎样从小正方形变成稍大的正方形的?请用算式表达出来。
? ? ?1=12?
1+3=22???
1+3+5=32??
1+3+5+7=42???
? 1+3+5+7+9=52
? ? ? ? 2、根据这个规律,第9幅图应该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第100幅图呢?
3、总结提升:仔细观察等式,左边的式子有什么特征?右边呢?左右联系起来看,你有什么发现?得出规律:从1起连续奇数相加的和 = 奇数个数的平方
(三)看算式,想图形。
1、运用规律算一算: ? ? ?
?(1)1+3+5+7+9+11+13 =( ? ?) ?
(2)?( ? ? )?= 92???????
(3)1+3+5+7+…… =( ? ? )
? ? ? ? ? n个
?(4) 1+3+5+7+9+11+13 +11+9+7+5+3+1=( ? ?)
?(5) 5+7+9+11+13+15+17 =( ? ?)
2、出示:++++=( ? ? )
(1)观察加数有什么规律?
(2)能不能借助图形找出这一题的规律,使计算简便?
? ?(3)结果是多少?
? ?(4)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引出1- 。
? ?(四)数形结合算一算。
出示:+++++…… ?=( ? ? )
+++++…… ?=( ? ? ) ?多了什么?
1、学生借助图形(正方形或圆或线段)计算结果。
2、汇报演示。结果怎么样?(无限接近1。)
能不能停下来,你想说什么?永远不断画下去,最终的和是多少?(n无穷大,也就是无穷小)
3、在正方形上画图,我们发现这个的算式的和竟然是无限接近1,那么用其它图形来表示,是否也有同样发现呢?
?(1)学生看数学书第108页例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课件演示,学生静静地欣赏,感受极限思想。
4、通过例1、例2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五)奇妙数学我欣赏。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前五年级学过的内容)
2、乘法分配律(今天学的解释四年级的内容) 18×38+18×12=18×(38+12)
3、完全平方公式(以后初二年级要学的内容) ?
(a+b)2= a2+2ab+b2
4.生活中数形结合的实例: 超市商品销售数据用统计图来展示更加直观;判断货车能否一次性运走一定体积的沙子……
(六)课堂总结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华罗庚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