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很久以前,人们非常害怕洪水,因为它会淹没农田,冲倒房屋,害的人们无家可归。一个名叫大禹的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课文导入
15 大禹治水
RJ 二年级上
知识绿卡
大 禹
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
生字认一认
毒
dú
蛇
shé
兽
shòu
伤
shāng
仍
réng
退
tuì
继
jì
续
xù
训
xùn
恢
huī
zāi
难
灾
洪
被
认
nàn
hóng
rèn
bèi
毒气
dú
蛇蛋
shé
兽医
shòu
伤害
shāng
仍然
réng
“洪、灾、难、认、被”见“生字写一写”
后退
tuì
继承
jì
持续
xù
训练
xùn
恢复
huī
生字写一写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洪水
H
氵
9
左右
hóng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Z
宀
7
上下
火灾
zāi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N
又
10
左右
难民
nàn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D
辶
12
半包围
道路
dào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R
讠
4
左右
认真
rèn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B
衤
10
左右
被子
bèi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Y
业
5
独体
农业
yè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C
立
6
独体
生产
chǎn
难
nán
难题
nàn
难民
造句:
难民面临着生存的难题,我们要帮助他们。
灾难——
伤害——
灾祸
保护
认可——
认同
离开——
来到
伤害——
损害
驱赶——
驱逐
失败——
成功
驱赶——
迎接
【洪水】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涨的水流。
【伤害】使身体组织或思想感情等受到损害。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使变成原来的样子,把失去的收回来。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好洪水的故事。
课文解读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1.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说明洪水带来的危害之大,为下文表现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做了铺垫。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2.这段话以及一系列数字体现出大禹怎样的精神品质?
大禹一心只想治水,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家庭。充分体现了大禹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
3.大禹采取了什么办法治理洪水?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禹采用了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疏导”是因势利导,让洪水通过河道,流入大海。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4.大禹治水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洪水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走了,人们返回故土,在大水淹过的土地上重新耕种,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主题归纳
课文通过对大禹治水的描写,体现出大禹为了百姓的幸福安宁而无私奉献的精神。又通过与鲧的对比,让我们知道了面对困难时要学会总结失败的教训,从实际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文章结构
无私奉献
大禹治水
洪水泛滥
人们生活痛苦
鲧治水失败
禹继续治水
总结经验、改堵为疏、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治水成功
1.给加彩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随堂练习
灾难( làn nàn)
野兽(shòu sòu )
仍然(réng rén)
√
√
√
2.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灾( )
nàn
难
( )水
hóng
洪
( )真
rèn
认
生( )
chǎn
产
朗读课文。你知道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吗?先猜一猜,再查查字典。
教材习题
(1)挡:在词语“挡水”中的意思是阻拦。
(2)疏:在词语“疏导”中的意思是清除阻塞,使畅通。
(3)驱:在词语“驱赶”中的意思是赶走。
挡水
.
疏导
.
驱赶
.
按照下面的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人们生活痛苦。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来治理洪水,但最终失败了。于是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为了治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禹吸取父亲失败的教训,利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使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读一读,记一记。
洪水 防洪 毒蛇 毒害
猛兽 凶猛 灾难 火灾
继续 连续 农业 农民
课外积累
精卫填海
精卫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把她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精卫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晋代诗人陶渊明写诗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