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4 21:3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同步作业
一、选择题
1.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6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推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2.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关于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是1946年7月
B.地点在陕西西安
C.此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国内迅速掀起
D.土地改革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发展。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材料强调了( )
A.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
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
C.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D.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解放战争时期,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5.1949年初,经过三大战役,包括144个整师正规军在内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军控制了大片国土,国民党政权已濒临崩溃。三大战役指的是( )
①台儿庄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辽沈战役 ④淮海战役 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6.湖南和平解放后,毛泽东亲自通电嘉勉:“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材料中的“诸公”是( )
A.李宗仁、程潜 B.程潜、薛岳 C.陈明仁、李宗仁 D.程潜、陈明仁
7.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提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其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义在于( )
A.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8.据资料统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共有96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71万人,承担过运输等任务的民工超过1000万人次。这说明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是( )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
C.解放军作战英勇
D.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9.“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诗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淮海战役取得胜利 B.日本无条件投降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在大规模的支前运动中,烟台各县涌现出了许多支前英雄模范和先进单位。淮海战役后,唐和恩被评为特等功臣,荣获“华东支前英雄”荣誉称号。淮海战役的胜利(  )
A.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
B.使东北全境解放
C.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D.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
二、判断题
11. 1949年4月23日,重庆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
三、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材料二 国民党军队与人民解放军人数变化对比表
时间军队
1946年7月
1947年6月
1948年8月
国民党军队
430万
373万
365万
人民解放军
127万
195万
280万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指的又是什么军事行动?
(2)材料二反映了国共两党军队人数怎样的变化趋势?
(3)解放战争的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2)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
(2)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这首诗描述了解放战争中的哪一场战役?这场战役解放军占领了哪座城市标志着国民党政府的垮台?
(3)在1948—1949年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其中发生地与徐州有关的是什么战役?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1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1)材料一中的“陪都”是指哪里?毛泽东决定此次“陪都”之行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北平),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
(2)哪一事件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根据材料二,归纳出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
(3)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北平)是在哪次战役中?依据材料二,指出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答案
1.B 2.D 3.D 4.D 5.D 6.D 7.A 8.A 9.D 10.C
11.错误:
12.(1)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国民党军队人数不断减少,共产党军队人数不断增加。
(3)结果: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原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共产党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军队的英勇善战等
13.(1)重庆谈判。
(2)渡江战役;南京。
(3)淮海战役。
(4)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国民党的统治不得人心。(写出两点,符合题意即可)
14.(1)重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2)南京解放。经济困难;政治腐败;国民党不得人心;军队士气低落。
(3)平津战役。赢得广大农民(人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