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8.1 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8-26 17:53: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8.1 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西双版纳》,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是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体现,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 “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的形成、发展及作用。”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交流、探讨,渗透性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正确的资源观,具有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⑴.能运用地图分析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特点及优势。⑵.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⑶.熟悉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二手资料的处理能力。并使学生能够利用获得的信息分析影响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作用,对区域环境、经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 ⑴.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⑵.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⑶.依托本案例的学习与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初步领会一个地区的发展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同时,还要考虑国家政策、社会条件等,注意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二、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2.原始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形成及作用。三、教学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3.融会贯通地理解领会一个地区发展与开发中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对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的分析、判断。 四、学习方法: 本节课以穿插图片释读、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学习为主。采用任务驱动式、竞赛型教学,引导学生查图,读资料,交流等整合信息,处理信息,自主性地进行问题探讨。 五、教学媒体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课前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中滚动播放西双版纳的相关图片如傣族人过泼水节、热带雨林、孔雀舞、大象、竹楼、竹筒饭、澜沧江……顶端卡通字幕滚动:“它们让你想到了哪个地方。”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联想。 上课铃响后,师生交流互动,谈话激发,营造情境。 师:大家判断出这是什么地方了吗?生:西双版纳。师:真棒,我们想不想去西双版纳?生:想。师:为什么想,有人去过西双版纳吗,请大家说出它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生:回答略。 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走走看看!不过,我们是通过课本、网络、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并且通过学习为西双版纳的发展出谋划策。看看谁最适合当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州长,旨在以成就欲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引领学生角色转换,集中注意,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新课学习] 第一阶段:过关斩将(四道题,过四关) 首先,出示问题:假如你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1.你会侧重发展哪种支柱产业,为什么? 2.当地有哪些符合发展这种产业的资源,为什么西双版纳有这些突出的有利条件,而与之平行的世界其他地区大多是沙漠? 3.侧重发展这种产业会对当地经济,人民生活水平起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4.发展这种产业你认为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或正面临哪些问题,你建议来往或居住在西双版纳的不同身份的人应当怎么办,作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你应怎么办? 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找到问题。第一关:决策比拼(问题1),因为学生基本上都能决策出支柱产业是旅游业,所以回答相对集中,可不做补充。 第二关:分析展示(问题2),旅游资源介绍采用实物投影依次展示,并允许学生进行辅助性的才艺表演等。更多时间用于原因的分析,教师通过读图抢答,从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予以引导,最后再及时总结、强调,避免学生浮光掠影的了解,到最后却还是茫然。 第三关:作用探讨(问题3),通过图片出示,引导学生分析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交通建设、经济发展、人民收入、生活、生产条件的改善等。既易于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畅所欲言,又相对明了、直观。 第四关:协商提高(问题4),采用读图、讨论汇报,根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讨、献计献策,从而使学生的发言更有针对性、深入性、具体性,避免学生不切实际,泛泛而谈,笼统、缺乏主见。 第二阶段:PK较量(交流探讨,内化提高) 小组间结合本节内容,相互置疑问难,合作研讨:根据本节课对西双版纳地区的考察与分析,你认为山西省应以何种产业发展为主?为什么? 此环节不仅能加强组间互动、生生互动,还能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学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并用于指导生活、生产。 [师生总结及作业设计]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悟道了什么?学生口头汇报。其次渗透性地总结一个地区应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师注意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予以激励性的评价和期望。既合理延续学生再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不断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作业:你认为山西可以侧重发展哪种产业?当地有哪些符合发展这种产业的资源?这种产业的发展会对当地经济起到哪些推动作用?发展这种产业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旨在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联想,并通过作业达到内化所学,融会贯通,增强应用、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这一练习不要求全体同学都要完成,只要有兴趣或者有能力的学生完成即可,但要及时张贴,组织交流、品评。 五、板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
《 西 双 版 纳 》
阳泉市第十七中学 赵兰芳
2009年5月25日
地理教学设计
《 西 双 版 纳 》
阳泉市第十七中学 赵兰芳
2009年5月25日
热带景观
民族风情
位置优势
旅游业
(支柱产业)
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