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0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二)
化 学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在密封线内,并认真核对。客观题答案请填写在背面左侧答题栏。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Fe—56 Ba—137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要求,本部分26题,每题3分,共78分。
1. 明矾是常用的净水剂,其化学式为 ( )
A. KAl(SO4)2 B. Al2(SO4)3
C. KAl(SO4)2·12H2O D. K2SO4
2. g/mL是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 )
A. 质量 B. 体积 C. 气体摩尔体积 D. 密度
3.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车胎爆炸 B. 葡萄酿酒 C. 石油分馏 D. 海水晒盐
4. 下列均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
A. 白酒 B. 雪碧 C. 料酒 D. 豆浆
5. 碳酸氢钠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现的颜色为 ( )
A. 紫色 B. 黄绿色 C. 绿色 D. 黄色
6.
?
7
13
N是常用于医学PET显像的一种核素,这里的“13”是指该原子的 (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质量数 D. 原子个数
7.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 乙酸的分子式:CH3CH2OH
B. NaCl的电子式:N
a
·
·
Cl
··
··
·
·
C. F-的结构示意图:/
D. 氯化铵的电离方程式:NH4Cl/NH3+HCl
8. 萤石(Fluorite),又称氟石,是一种矿物,其主要成分是氟化钙(CaF2),CaF2属于 ( )
A. 单质 B. 酸 C. 碱 D. 盐
9. 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 )
A. 磁性氧化铁——Fe3O4 B. 苏打——Na2SO4
C. 酒精——CH3OH D. 胆矾——CuSO4
10. 已知侯氏制碱的主要反应原理:NH3+CO2+H2O+NaCl/NaHCO3↓+NH4Cl,利用下列装置制取碳酸氢钠粗品,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A. 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 用装置乙制取二氧化碳
C. 用装置丙制取碳酸氢钠 D. 用装置丁分离碳酸氢钠与母液
11. 在含有大量的Cu2+、 H+、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
A. C
O
3
2-
B. OH- C. N
O
3
-
D. Ag+
12. 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 Cl2 B. Na2O C. CO2 D. H2O
13. 下列物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
A. 蚕丝 B. 聚氯乙烯 C. 麦芽糖 D. 油脂
14. 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氮 D. 氨气
15. 下列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
A. T与D B. 40K与40Ca
C. 白磷与红磷 D. 葡萄糖与果糖
16. 乙醇在生活中用途较多,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能与Na反应
B. 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C. 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 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产生H2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7~20题。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颜色为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能使人出现打喷嚏、咳嗽、流泪不止、窒息等症状。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中,生成次氯酸和盐酸,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氯气中毒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咳嗽。工业上常用管道输送氯气,管道工人经常用浓氨水检查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反应的原理:3Cl2+2NH3/N2+6HCl、NH3+HCl/NH4Cl,总反应:
3Cl2+8NH3/N2+6NH4Cl,若看到有白烟产生说明输送氯气管道发生泄漏。
17. 3Cl2+2NH3/N2+6HCl的反应属于 (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8. 有关3Cl2+8NH3/N2+6NH4C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Cl2得电子 B. Cl2是氧化剂
C. NH3被还原 D. N2是氧化产物
19. 下列反应条件的改变对3Cl2+8NH3/N2+6NH4Cl反应速率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 增大Cl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 减小N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 降低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 及时将生成的NH4Cl移出可加快反应速率
20. 下列反应吸收热量的是 ( )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B.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C. 钠在氯气中燃烧 D. 电解熔融氯化钠
2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盐酸:Ca(OH)2+2H+/Ca2++2H2O
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
O
3
-
+H+/CO2↑+H2O
C. 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D. 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22. 对下图所示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石墨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电子由石墨极经外电路流向锌极 D. 该装置的总反应为Zn+2H+/Zn2++H2↑
23. 下列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乙烯与溴水反应:CH2/CH2+Br2/CH3CHBr2
B. 乙醇的催化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C. 苯的硝化反应/+HNO3//+H2O
D. 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
24.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
A. 用碱石灰干燥氯气
B.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绒制品和棉制品
C. 采用加入MnO2并加热的方法除去KCl中的KClO3
D. 用盐酸除去Na2SO4中少量的Na2CO3
25. 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同主族,Y与W同主族,且X的原子半径小于Y,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原子半径:YB. 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D. 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26. 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
A. 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入集有氨气的集气瓶中,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说明氨水呈碱性
C. 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受热不稳定
D. 将红热的Pt丝伸入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直接氧化产物为NO2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22分。
27. (6分)葡萄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
(1) 葡萄糖属于 (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2) 葡萄糖中含氧官能团有醛基和 (填名称)。?
(3) 1mol葡萄糖与足量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mol。?
(4)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向葡萄糖溶液中滴入几滴酸性KMnO4稀溶液,实验现象为 。?
28. (6分)实验室利用废弃旧电池的铜帽(主要成分为Zn和Cu)回收Cu并制备ZnO的部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
(1) 为提高溶解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一种)。?
(2) 加入H2O2的目的是 。?
(3) 加入锌粉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9. (10分)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
/
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 取样、氧的固定
a.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
b.向烧瓶中加入200 mL水样。
c.向烧瓶中依次迅速加入1 mL MnSO4无氧溶液(过量)和2 mL碱性KI无氧溶液(过量)开启搅拌器,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 酸化、滴定
d.搅拌,并向烧瓶中加人2 mL硫酸无氧溶液至MnO(OH)2被I-还原为Mn2+,溶液为中性或弱酸性。
e.在暗处静置5 min后,取一定量溶液,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
O
3
2-
+I2/2I-+S4
O
6
2-
),记录数据。
f. 重复e中滴定操作2~3次。
g. 处理数据(忽略氧气从水样中的逸出量和加入试剂后水样体积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的氧气的简单操作为 。?
(2) 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3) “氧的固定”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步骤e”中,用a mol·
L
-
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若200 mL水样经处理后,共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 (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mg·
L
-
1
。?
2020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C
D
B
D
D
C
C
D
A
C
C
B
A
B
C
A
C
C
A
D
B
D
C
B
C
D
一、 选择题
1. C 解析 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C正确。
2. D 解析 密度的常用单位为g/mL。
3. B 解析 车胎爆炸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葡萄酿酒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石油分馏、海水晒盐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
4. D 解析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A、B、C都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而豆浆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正确。
5. D 解析 碳酸氢钠中含有钠元素,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D正确。
6. C
7. C 解析 乙酸的分子式:C2H4O,A错误;NaCl的电子式:Na+
[
·
·
Cl
··
··
·
·
]-,B错误;F-的结构示意图:/,C正确;氯化铵的电离方程式:NH4Cl/N
H
4
+
+Cl-,D错误。
8. D 解析 由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9. A 解析 苏打的化学式Na2CO3,酒精的化学式C2H5OH,胆矾的化学式CuSO4·5H2O,B、C、D错误。
10. C 解析 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备氨气,为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A错误;制备CO2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或者大理石,不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覆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发生,B错误;制备碳酸氢钠可以达到实验目的,C正确;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D错误。
11. C 解析 C
O
3
2-
与Cu2+不能共存,A错误; H+不能与C
O
3
2-
、OH-大量共存,B错误;Ag+不能与Cl-大量共存,D错误;C正确。
12. B
13. A 解析 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聚乙烯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麦芽糖、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D错误。
14. B 解析 空气污染主要是粉尘和有害气体,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气都是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15. C 解析 T与D均是H元素的原子,互为同位素,A错误;K与Ca属于两种不同的元素,B错误;白磷与红磷均是由磷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葡萄糖与果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D错误。
16. A 解析 乙醇与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A正确;食醋的主要成分乙酸,而不是乙醇,B错误;乙醇是非电解,溶液呈中性,所以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错误;乙醇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乙醇与饱和Na2CO3溶液不反应,D错误。
17. C 解析 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C正确。
18. C 解析 Cl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A、B正确;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H3为还原剂,N2是氧化产物,C错误;D正确。
19. A 解析 增大Cl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减小N2的浓度、降低温度都使反应速率减慢,B、C错误;NH4Cl是固体,及时将生成的NH4Cl移出不改变反应速率,D错误。
20. D 解析 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A、B、C错误;D正确。
21. B 解析 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盐酸,离子方程式:OH-+H+/H2O,A错误;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离子方程式:HC
O
3
-
+H+/CO2↑+H2O,B正确;氯气溶于水,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C错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Fe+2H+/Fe2++H2↑,D错误。
22. D 解析 Zn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石墨是正极,电子从锌极经外电路流入石墨极,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反应的总反应为Zn+2H+/Zn2++H2↑,D正确;
23. C 解析 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 二溴乙烷,反应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A错误;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B错误;苯和浓硝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反应方程式为/+HNO3//+H2O,C正确;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D错误。
24. B 解析 碱石灰与氯气反应,A错误;羊绒中含有蛋白质,而棉制品中不含,分别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就是羊绒制品,B正确;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C错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属于新的杂质,D错误。
25. C 解析 X、Y、Z、W依次为H、O、Na、S,原子半径:O26. D 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迅速降低,液体迅速充满试管,A正确;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入集有氨气的集气瓶中,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说明氨水呈碱性,B正确;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碳酸氢氨受热分解,不稳定,C正确;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D错误。
二、 非选择题
27. (1) 有机化合物 (2) 羟基
(3) 6
(4)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析 (3) 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耗氧量为6 mol。(4)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8. (1) 适当提高溶解温度(或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将电池铜帽粉碎、充分搅拌等)(2分)
(2)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H2O2促使铜的溶解(2分)
(3) Zn+Cu2+/Zn2++Cu(2分)
解析 (2)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H2O2促使铜的溶解。(3) 锌粉与溶液中的Cu2+、H+发生置换反应。
29. (1) 将水煮沸后冷却
(2) 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3) 2Mn(OH)2+O2/2MnO(OH)2
(4) 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 40ab
解析 (1) 配制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的氧气的简单操作为将水煮沸后冷却。(2) 取水样时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会使氧气溶解度减小,为此,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3) “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H)2+O2/2MnO(OH)2。(4) 碘遇淀粉变蓝色,选择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说明滴定到达终点;由O2~2I2~4S2
O
3
2-
得n(O2)=
??×1
0
-3
??×??mol·
L
-1
4
,m(O2)=
??×1
0
-3
??×??mol·
L
-1
4
×32 mol·L-1=8ab mg,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
8????mg
0.2L
=40ab mg·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