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学 案
学习目标
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的伟大意义。 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改革开放3.“一国两制”难点:1.改革开放
探学新知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 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 召开。
(2)内容
①以邓小平的《 , ,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战略决策。
②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 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3)评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新时期。
2、拨乱反正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 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2)措施
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 ;
②国家还改正了错划 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 ,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
③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 政策和 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等。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召开: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 全会在北京举行。
内容: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意义: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 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背景:社会主义民主 的恢复和发展
过程: 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
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 进入新的阶段。
学而致用:
题1、1978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 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
题2、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其主要措施有(???)
①提出“有法可依”十六字方针 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 ④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3、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次的激进主义 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
A.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B.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C.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D.为改革与稳定提供广法律保障
改革开放进程
初步探索
对内改革
①农村:实行 。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②城市: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2)对外开放
①经济特区: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 、 、 、 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 方法。
②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 个沿海港口城市。
(3)成果
①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到了 重大命题。
②1987年,中共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 ”的基本路线。
4、深入发展
(1)对内改革
①1992年,邓小平发表 ,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 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 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
①我国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 、多种形式的 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②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 提出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③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 ,使中国更深层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3)成果: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
学而致用:
题4、“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 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题5、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一封对中国企业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信,在福州召开工业会议期间,福建省55位国有骨干企业厂长经理向省委呼吁——《请给我们"松绑"》。这里的"松绑"是指(???)
A.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D.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题6、以下关于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步骤的表述,正确的是(???)
A.设立沿海开放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内地
B.开放内地——设立沿海开放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经济特区
C.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内地——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D.设立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内地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 ”的构想
含义:就是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 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成果
港澳回归
①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中国政府先后同英国和 政府分别签署了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②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 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正式成立。
③ 年 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 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②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 在香港举行会晤,形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 。
③1993 年 4 月,两岸在新加坡举行 ,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往来日渐频繁,民间交往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蓬勃发展。
④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 ,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台湾独立”、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⑤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 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学而致用:
题7、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种态度( )
A. 基于两岸经济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
B. 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关系实现正常化
C. 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确立
D. 体现了“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题8、“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
“一国两制”最早实践于解决(?? )
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国际问题
随堂训练
1、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
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3、“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一首名为《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的诗曾风靡一时,道出了全国上下热切的渴望。中国,需要找到那把钥匙,重新启动历史前进的时间,打开融入时代潮流的窗口。材料中的“钥匙”是(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4、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D.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5、“一国两制”构想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最根本的不同是(?? )
A.台湾问题是现实问题,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
B.台湾问题是不同政党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两国间的问题
C.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香港问题是国与国间的外交问题
D.台湾问题是中美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中英间的问题
答 案
一、学而致用
题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可知,材料强调加强法制建设,体现的是依法治国原则。故答案为B项。
题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措施。
题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项对应的是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1992年,故B项错误;《共同纲领》与“八二宪法”的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C项错误;题干中 “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障改革的稳定进行,故D项正确。
题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对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C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所有制形式,A项错误;农村的变化与农村经济体制相关,B项错误;对外开放的格局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D项错误。
题5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松绑”一词的理解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松绑” 是指在原来政企不分、企业管理权属于政府的背景下,要求政府放松对企业的干预和束缚,使企业拥有自主管理的权力,从而增强企业活力,与B、C、D没有联系,故应选A。
题6答案及解析:
答案:D
题7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当代中国的台湾问题。材料中1979年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反映了中共对台政策的重大转变,即体现了“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的方针,故选D项,20世纪80年代后期海峡两岸关系出现历史性变化后,两岸经济的合作关系才得到不断加强,故A项错误;中美两国实现正常化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前期“一国两制”方针正式确立,故C项错误。
题8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一国两制”构想。根据材料信息“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可知,“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
二、随堂训练
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A项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D项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项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故选B。
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由此不难看出选项C是这一思想内涵的体现。
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诗中“红色的大街”暗示象征着“文化大革命”,这是“钥匙丢了”的背景和原因;而“钥匙丢了”则象征人们对世界及人生的探索追求都停止了,热情没有了。这把“钥匙”可以重新启动历史前进的时间,打开融入时代潮流的窗口。所以这把“钥匙”指的是改革开放,因此D选项正确。A、B、C项与题意不符,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4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分析各个选项,B项所述是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而C项所述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以前坚持的政策。D项是建国初期形成的经济模式,联系史实,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为A。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内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为了实现国家统一,因此“一国两制”构想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C符合题意。
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香港问题是近代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问题,是需要中英谈判解决的外交问题,本质上中国恢复行使主权,涉及国际关系;台湾问题是近代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中国内战的产物,是内政问题,主要是和平统一问题。两者在性质上根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