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 (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 (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6 08:0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稻(大米)
黍(黄米)稷(小米)
麦(小麦)
菽(豆类) 五谷丰登猪马牛羊鸡狗六畜兴旺三大农业起源中心比较地区种植业畜养业西亚小麦、大麦绵羊、山羊中南美洲玉米、甘薯羊驼中国水稻、粟狗、猪、鸡、水牛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殖货列传》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lěi)耜(sì),教民农耕。”成为农业的始祖。 ——《白虎通》卷二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在传说的“圣王”中有显赫的地位。传说中“神农”及其后裔具有特殊地位,说明了什么? 说明农业的地位非常重要,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1、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一)起源
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2、表现:
(1)民间传说——神农氏发明农业
(2)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稻谷遗存
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2、早期农业生产的概况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商周时期农业工具:
青铜器 木器 石器
技术:开沟排水、
除草培土
杂草沤肥
治虫灭害
影响:
土地利用率提高;
生产力得到提高。西周时期作物:
品种丰富
“五谷”粟 稻 黍 稷 麦
生活:
频繁迁徙-定居
影响:
农业自成体系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工具的进步:
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
西汉:赵过发明耦犁
二牛一人
耧车
隋唐:曲辕犁
筒车(1)农具的改进铁制农具3石、骨到铁铁器农具
始于春秋骨器2石器1耦犁 耦:[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姓名:耦犁
汉代使用的一种新式农具。西汉时期铁犁已广泛使用。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了耦犁,可以用二牛三人一组耕地,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耕作技术二牛一人A.刀耕火种刀耕火种到牛耕
动力:人力到畜力一牛一人春秋:牛耕开始出现B. 铁犁牛耕二牛三人231二牛二人(2)生产方式的进步:木、石农具铁制农具人力畜力自然力知识归纳农具材料:农具种类:单一多样动力变化:曲辕犁曲辕犁,唐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 特点: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
2、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
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构造变化直辕犁曲辕犁筒车是和翻车相类似的提水机具。这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筒车(chinese noria)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间。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2.技术的进步:
春秋战国:
垄作法
西汉:
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
耕 耙 耱技术垄作法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中国华北、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多用于栽培玉米、高粱、甜菜等旱地作物,其他地区主要用于栽培甘薯、马铃薯等薯芋类作物。 代田法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它是战国时期垄作法的发展。
它也是将土地开成一条条沟和垄,因为第一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垄上开沟,垄和沟轮换耕种﹐所以称代田法。耕耙耱技术 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作技术,在北方是耕耙耱,在南方是耕耙技术。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平整土地。耙耱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3.耕作制度:
两汉:
一年一熟
宋朝以后: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4.农业灌溉:
(1)水利工程:
战国:都江堰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
曹魏:翻车
唐朝:筒车
宋朝: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战国-成都-都江堰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 汉朝-漕渠
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汉长安城及唐长安城都分别开有漕渠。cáo qú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 《史记·河渠书》:“令 齐 人水工 徐伯 表,汉朝 关中 白公-白渠白渠建于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因为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因人而名,故名白渠。这是继郑国渠之后又一条引泾水的重要工程。它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入渭河。 漕渠白渠
漕渠
汉朝-龙首渠 龙首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开发洛河水利的历史上是首创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建于西汉武帝年间。从今陕西澄城县状头村引洛水灌溉今陕西蒲城、大荔一带田地。渠道要经过商颜山。这里土质疏松,渠岸易于崩毁...坎儿井示意图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
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
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
形。曹魏 马钧-翻车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汉族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 宋朝-高转筒车 高转筒车是古代汉族农用工具。筒车的一种,属于提水机械。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这种筒车的适用范围是水很低而岸很高,应用其它筒车不可能将水提升到这么高,而应用高转筒车时,水的提升高度可以很高。如下图为王祯《农书》描绘的高转筒车,属于提水机械... 明清-风力水车 风力水车( wind waterlift)是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工具。
明清出现厂风力水车的记载。风力水车的动力装置是风帆,有风就转且可经常工作。清代长芦利用风力水车提取海水制盐,一具风帆可带动两部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耕作方式:集体-个体
商周:集体耕作
春秋战国:小农经济
评价:
积极: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为精耕细作作出了贡献
消极:十分脆弱;失去土地或破产。集体耕作(一)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
分封制与井田制
(二)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小农经济
(1)原因:
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使劳动者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又使劳动者有能力独立进行生产活动。这样,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1、分散性:耕作方式是小农户个体经营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1、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甚至产品 → 提高生产积极性;
2、土地有限,经营规模小 → 提高耕作技术;
3、承担沉重的赋税、徭役、自然灾害 → 小农经济脆弱。小农经济下的农民(5)评价:
积极性
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
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局限性
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3、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本课小结---思维升华】★古代中国社会中促进和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分别有哪些?(1)促进:(2)阻碍:①统治者重视,以农为本
②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③水利事业的兴修
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①农民承担的赋税、徭役沉重
②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③小农个体经营为主的方式,不利技术改进
④旱、涝等自然灾害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拓展思维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农民依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
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新时期农业如何走出困境农村的生活十分困难,农民
的处境非常艰难。为了生存,农
民一步步从土地上出走。农民纷纷进入了
城市,农村彻底荒废了!离开了土地的
农民就像从土里拔出的草和树,抖净了根
上的土栽在哪里都难活!
------贾平凹《秦腔后记》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田野上再次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