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 课件 (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 课件 (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6 08:1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  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
  请思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是指什么?共产党又是如何“孵出小鸡”的?煮酒论史(1927年---1936年)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VS 一、国共为什么走向对峙 ——1927年的国民党与共产党 1927年春天开始,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方面的国民党人,发起一个大规模的“清党”运动(即清除国民党内的共产主义分子)。此运动的展开,以“四一二”事变为标志,持续到9月,历时半年左右。“清党”运动的最大成功,是它成就了一个南京政府。……并且从此主导了国民党乃至于中国政治以后的发展。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思考:根据材料回答,“清党”运动对当时的国共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破裂,分道扬镳国共的十年对峙是两个政党的对峙
是两支军队的对峙
是两块地区的对峙
是两个政权的对峙八一起义的五位重要领导人的“一代英豪”雕像从左至右:刘伯承、叶挺、周恩来、贺龙、朱德。 二、国共对峙的表现——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国民大革命失败教训背景:
时间:
领导人:
意义:二、国共对峙的表现——八七会议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1927年8月7日汉口①清算了 ;
②确定 方针;
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二、国共对峙的表现——湘赣边秋收起义时间:
领导人:
目标:1927年9月毛泽东进攻长沙失败,转向 发展农村长沙结果:毛泽东指出:
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能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农村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请回答:我们可以从词中得到哪些关于秋收起义的信息?赣
江文家市 秋收起义和 向井冈山进军图井冈山长沙长沙修水铜鼓安源三湾秋收起义部队的军旗
进攻长沙受挫三湾改编进军井冈山文家市决策秋收起义后革命道路的转折—到农村去建立时间:1927年10月
性 质: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二、国共对峙的表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井冈山会师 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成立初期就说过:“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剑桥中华民国史》二、国共对峙的表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使农民政治上翻身、经济上得到土地,革命积极性高涨思考:结合教材分析,中共如何在根据地站稳脚跟?(1)土地革命内容:
意义: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2)经济建设: 发展生产,粉碎经济封锁(3)武装斗争: 粉碎敌人的“围剿” (核心)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涵军事保证核心内容后方保障①粉碎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②根据地巩固扩大,革命武装壮大;
③粉碎敌人三次“围剿”; 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重要前提中国特殊国情中共领导“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保卫中心内容阵地保卫斗争形式战略阵地基础基础阵地前提:中共的领导武 装 斗 争(根本保障)理论总结:土 地 革 命(核心)根据地建设(立足点)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1929-1932)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1930年
根据地:十几块
革命武装力量:十万人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邓小平等创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等创建
湘赣革命根据地贺龙等建立
湘鄂边革
命根据地徐向前等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方志敏建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二、国共对峙的表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间:1931年冬地点:江西瑞金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概况:制定宪法大纲、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主席
正式建立了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二、国共对峙的表现——国民党的围剿游击战术敌退我追
敌疲我打
敌驻我扰
敌进我退作战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二、国共对峙的表现——红军长征2、过程:
(1)初期——陷于危境,损失惨重
(2)中期——遵义转折,走向成熟
(3)后期——冲出围堵,胜利会师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根本原因:2、经过1934年10月瑞金1、原因直接原因:二、国共对峙的表现——红军长征005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遵义会议旧址遵义会议:1935★内容1、纠正军事、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2、肯定……事实确立……意义第一次独立解决党内问题;
标志我党走向成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
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长征胜利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探究:长征的重大意义材料1:“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作家)材料2: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 ——毛泽东红军长征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革命转危为安;
2、保留革命骨干,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3、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开创革命新局面。“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什么是长征精神?历史证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中国的革命才能成功。 1、中共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中得到的主要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中国革命应由城市转向农村
C.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课堂演练2、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 )
A 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 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
C 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D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D 课堂演练3、2006年是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下列哪个地点他们没有经过( )
A、江西的瑞金 B、江苏的南京
C、贵州的遵义 D、陕西的延安
B课堂演练4、193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个决议中说:“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人( )D. 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C. 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B. 坚持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
C 课堂演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