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曲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曲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8-28 10: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 一 模 块 考 试
地 理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表为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年末全国人口数据”。据此完成1~2题。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65周岁及以上 总人口 比上年末增加
1.2% 0.7% 0.5% 8.3% 13.28亿人 673万人
1.由材料可知,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实现了重大转变已经进入( )
A.原始低增长阶段 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
2.专家说,“中国人口问题比世界很多国家更复杂”,其主要表现是( )
A.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年均净增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
B.国民文化素质提高,生育率下降
C.一方面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增长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严重
D.民族众多,计划生育执行难度大
读台湾省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台湾省( )
A.60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B.40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C.20岁人口比重先下降再上升 D.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4.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B.人口增长速度快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
右图为“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5—6题。
5.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6.属于乡村迁往城市的有( )
A.①④ B.②③
C.③⑤ D.⑥⑦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心区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该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
A.经济水平提高
B.城市等级上升
C.交通通达度提高
D.城市地域范围扩大
8.该城市中心区的迁移方向是( )
A.向西北迁移 B.向东南迁移 C.向西南迁移 D.向东北迁移
9.影响该城市中心区发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人口增长 B.交通方式变化 C.经济规模扩大 D.生活方式改变
右面为某城市规划图,回答10~11题。
10. 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
A.客货物流区 B.高新技术区
C.旅游度假区 D.金融商业区
11.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一大
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2.读右图 (图中曲线数值分别为等高线的高程和等深
线的深度,单位是米),该城市在发展规划中,A、B、
C、D四处为预留土地,准备选择其中一个建港口,
从港口的建设条件考虑,最优的是( )
A.a B.b
C.c D.d
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他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根据此材料完成13~14题。
13.这个农场的农业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原始迁移农业
14.你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A.从农场外购进煤和石油
B.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秆
C.建立火力发电厂 D.利用牧畜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
右图是我国北方某城郊一小型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回答1 5—16题。
15.理论上,工作门打开时,门槛处的水平气流方向是( )
A.向南 B.向北 C.向东 D.向西
16.春节期同,大棚内的蔬菜上市时,发现b处附近的蔬菜长势明显不如a处,但口感却优
于a处。原因是( )
①a处土壤条件好 ②b处水分条件好 ③a处热量条件好 ④b处通风好 ⑤b处温度高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①⑤
北方某地区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大型养猪场。读下图完成17—18题。
17.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8.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疏菜可以改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读“甲,乙两类工业生产成本构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9—20题
19.甲类工业生产成本比重最大的是( )
A.原料运费 B.产品运费
C.工资投入 D.科技投入
20.乙类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
A.制糖工业 B.印刷工业
C.航天工业 D.电子装配工业
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据此完成21—22题。
21.该工厂可能是( )
A.化工产品 B.电子产品 C.建筑陶瓷 D.生物药品
22.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产品生产厂在地域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 )
①快速交货,及时应变市场变化 ②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③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 ④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读右图,回答23—24题。
23.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
是( )
A.共用基础设施 B.加强相互竞争 C.靠近原料产地 D.获取邻厂信息
24.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读图文材料,回答25—26题。
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
25.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 )
A.原料、劳动力 B.原料、市场 C.技术、市场 D.交通、能源
26.对图中葡萄酒产业特点的描述,符合图文信息的是( )
A.以工业为基础,产业部门单一 B.地域文化决定了葡萄酒的产量
C.工业产品间都有“上下游”联系 D.产业结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图是“中哈石油管道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该运输方式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
优势是( )
A.投资小 B.适应性强
C.连续性强 D.灵活性好
28.我国建设该管线的主要意义是( )
A.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
B.彻底转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C.促进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
D.保护沿线的生物多样性
我国正在建设杭州到深圳的沿海铁路,它对东南沿海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下图
是“东南沿海铁路囤”,读图回答29—30题。
29.关于沿海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途经省区全部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
B.连接了珠江三角洲和沪宁杭两大工业基地
C.经过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河流流域
D.线路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大体平行
30.杭州到深圳的沿海铁路对途经港口的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
②扩大港口的经济腹地
③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④增强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 (共40分)
31.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读下面柱状图 (资料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材料二 下表为1997年各大洲及不同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非洲 4.0 1.4
北美 1.5 0.9
拉丁美洲 2.5 0.7
亚洲 2.4 0.8
欧洲 1.0 1.2
大洋洲 1.9 0.8
发达国家 1.1 1.0
发展中国家 2.7 0.9
(1) 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方面考虑,其主要原因是
。(2分)
(2) 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 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带来的突出社会问题有: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5分)
(3) 根据表中数据,人口增长速度仅次于非洲的是 洲,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洲。(2分)
(4) 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 ,原因是 (3分)
32.(11分) 下图中的城市历史悠久,现人口超过300万。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城市早期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2分)
(2) 近代以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分区日益明显,但市中心的功能始终没变,这反映了 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2分)
(3) 城市中P、Q两地都是住宅区,其中 是高级住宅区。(2分)
(4) 为了分散大城市职能,计划在A、B两处建设石油化工城和高新技术工业城,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原因是 。(5分)
33.近年来,我国各地形成了多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为我国农业的发
展走出了一条新路。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9分)
(1) 图中A、B两地是我国优质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请从气候、季节差异和市场条件说明两地农业发展的不同点。(6分)
(2) E、F两地都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条件有何不同 (2分)
(3) C地的蔬菜大量销往京津唐地区;D地的水产品打入了日本市场。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有( ) (1分)
①C地农业技术水平高 ②D地水产品质量比日本好 ③京津唐地区市场需求量大
④日本水产品产量小 ⑤D地水产品具有价格优势 ⑥日本渔业发达
A.①③ B.②⑤ C.⑤⑥ D.③⑤
3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京沪铁路长度仅为全国铁路运营线的2%,却承担着全国10.2%的铁路客运量和7.2%的货运量,其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但目前运能缺口仍高达50%以上。严重制约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全长约1318千米,设计时速为350千米。初期运行时速300千米,共设置21个客运站,全程运行时间5个小
时,年单方向输入旅客约8000余万人。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70%以上技术依靠自主创新,总投资预算2200亿元人民币,仅次于三峡工程的投资规模,预计2010年投入运菅。
材料三 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右图)
(1) 简要说明京沪铁路运输密度远远高于全国水平的原因。(2分)
(2) 分析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意义。(4分)
(3) 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方式,选择该方式有何意义 (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