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3.5体温的控制(考点解读+典例引领+变式拓展+考点过关)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练3.5体温的控制(考点解读+典例引领+变式拓展+考点过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5 13:17:58

文档简介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1.在动物界中,_________和_________属于恒温动物。
2.恒温动物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______________,会随着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3.动物体温的调节是通过调节_______和_______进行的。
(1)产热主要在_______ (平静时)和______________ (运动时)中进行,寒冷时骨骼肌会_______,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2)人体散热的器官主要是_______,散热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皮肤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多少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皮肤表面的温度可通过血流量来控制。冷时,皮肤血管_______,皮肤温度_______,散热_______;热时,皮肤血管_______,皮肤温度_______,散热_______。汗液蒸发散热则与_______分泌有关。
4.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_______中的_______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常考1: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1、(2019秋?马山县期中)下列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青蛙 B.蜥蜴 C.鲫鱼 D.企鹅
2、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
A.恒温动物耗氧少
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D.恒温动物需要的能量少
常考2:体温恒定的调节
3、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如图所示人体皮肤对 ____ (填“寒冷”或“炎热”)刺激的反应示意图。立毛肌收缩等反射活动都要通过 ________ 才能实现。
4、某健康学生对自己的体温及其生活环境温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 ____ ℃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图中 ______ 表示该学生体温变化曲线。
(2)人的正常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 _______ 的精细调节。
1.2019年3月4日,从北京飞往洛杉矶的CA983航班经过俄罗斯上空时,机组人员突然发现了货舱的火警信息后,迫降在俄罗斯阿纳德尔机场,乘客们连外套都来不及穿,就从应急滑梯滑下逃生,并在冰天雪地里相拥取暖。在该事件中( )
A.机组人员从发现火警信息到迫降一系列行为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
B.乘客在逃生过程中呼吸会变得急促,吸气时胸腔体积变小
C.由于人体内的散热大于产热使体温下降,通过相拥取暖使体温恢复正常
D.低温使人体消耗大量血糖来增加机体的产热,此时体内胰岛素分泌降低
2.用电刺激猫的下丘脑前部,可引起血管舒张和出汗等散热效应。破坏该区后,猫在热环境中的散热能力丧失,但对冷环境的反应(寒颤、竖毛、血管收缩等)仍存在。破坏下丘脑后部的效果则刚好相反。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前部存在着产热中枢,而下丘脑后部存在着散热中枢
B.下丘脑前后的两个中枢交互抑制,从而保持了体温的相对稳定
C.要说明动物体温调节与下丘脑有关,需用不同的动物重复上述实验
D.如果切除猫的整个下丘脑,猫将不能继续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3.12月9日~10日,2017美丽乡村·环浙江骑游暨首届江南之巅自行车赛在丽水举行。下列是有关运动员在骑车过程中体温调节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B.运动员皮肤血管舒张以增加体表散热
C.运动的主要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
D.运动员大汗淋漓,原因是体内的产热大于散热
4.如图表示在不同气温下甲动物体温的变化情况,则图中的甲动物最不可能是(  )
A.鱼 B.蝙蝠
C.麻雀 D.鲸
5.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某状况下的产热统计图,根据图表判断他们所处的状况分别是( )
A.甲处在安静状态,乙处在运动状态 B.甲、乙都处在安静状态
C.甲处在运动状态,乙处在安静状态 D.甲、乙都处在运动状态
6.对下列人体异常生理状态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贫血时,会导致头晕乏力、脸色苍白,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的白细胞过多
B.发高热的病人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各种消化酶的活性
C.龋齿的形成主要是细菌分解残留在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使牙齿被腐蚀
D.白化病患者皮肤、毛发都呈白色症状,是由于体内缺少一种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
7.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______图,此时体温___________环境温度.
(2)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_______方式进行.维持人体温恒定主要是受人体下丘脑中_______控制.
8. 如图为主要的人体体温调节机理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能够维持体温稳定,是因为机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
(3) 骨骼肌战栗(俗称“打冷颤”)是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此过程属于______调节。骨骼肌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填写结构名称)
(4) 实际上,图中虚线未列出肾上腺素参与了体温调节过程。肾上腺的分泌物能够控制血管舒张,这属于________调节。
9.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若甲鼠体温 ,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2)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是 。
10.根据下列四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皮肤内血管的舒张与散热关系的图是__________,表示汗液的蒸发与散热关系的图是__________。
(2)冬天,下列哪种情况的组合可以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__________)
A.A和D B.A和C C.D和C D.B和D
(3)比较A、B两图,可知A图中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__________,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__________,血流量__________,皮肤的温度会__________,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__________。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1.在动物界中,__鸟类__和__哺乳类__属于恒温动物。
2.恒温动物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__温度范围__,会随着昼夜、__性别__、__年龄__、__环境温度__、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3.动物体温的调节是通过调节__产热__和__散热__进行的。
(1)产热主要在__内脏__(平静时)和__骨骼肌__(运动时)中进行,寒冷时骨骼肌会__颤抖__,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2)人体散热的器官主要是__皮肤__,散热的方式有__皮肤直接散热__和__汗液蒸发散热__。皮肤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多少取决于__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__,而皮肤表面的温度可通过血流量来控制。冷时,皮肤血管__收缩__,皮肤温度__下降__,散热__减少__;热时,皮肤血管__舒张__,皮肤温度__上升__,散热__增加__。汗液蒸发散热则与__汗液__分泌有关。
4.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__脑干__中的__体温调节__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常考1: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1、(2019秋?马山县期中)下列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青蛙 B.蜥蜴 C.鲫鱼 D.企鹅
【解答】解:ABC、青蛙是两栖类、蜥蜴是爬行类、鲫鱼是鱼类,都属于变温动物; D、企鹅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 ? 所以,属于恒温动物的是“企鹅”。 故选:D。
2、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
A.恒温动物耗氧少
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D.恒温动物需要的能量少
【解答】解: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比变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故选:C。
常考2:体温恒定的调节
3、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如图所示人体皮肤对 ____ (填“寒冷”或“炎热”)刺激的反应示意图。立毛肌收缩等反射活动都要通过 ________ 才能实现。
【解答】解:当人进入寒冷的环境中,从神经调节看,皮肤内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皮肤内的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汗腺不分泌、骨骼肌战栗);由图所示是人体皮肤对寒冷刺激的反应示意图。立毛肌收缩等反射活动都要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才能实现。 故答案为:寒冷;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4、某健康学生对自己的体温及其生活环境温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 ____ ℃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图中 ______ 表示该学生体温变化曲线。
(2)人的正常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 _______ 的精细调节。
【解答】解:(1)人属于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正常的体温为37℃左右,一般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甲表示该学生体温变化曲线。 (2)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作用,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调节产生影响。 故答案为:(1)37;甲(2)神经系统和激素
1.2019年3月4日,从北京飞往洛杉矶的CA983航班经过俄罗斯上空时,机组人员突然发现了货舱的火警信息后,迫降在俄罗斯阿纳德尔机场,乘客们连外套都来不及穿,就从应急滑梯滑下逃生,并在冰天雪地里相拥取暖。在该事件中( )
A.机组人员从发现火警信息到迫降一系列行为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
B.乘客在逃生过程中呼吸会变得急促,吸气时胸腔体积变小
C.由于人体内的散热大于产热使体温下降,通过相拥取暖使体温恢复正常
D.低温使人体消耗大量血糖来增加机体的产热,此时体内胰岛素分泌降低
【答案】D
【解析】
A、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A错误;
B、乘客在逃生过程中呼吸会变得急促,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腔体积变大,B错误;
C、由于外界冰天雪地的环境,人的体温下降,通过相拥取暖避免体温下降过快,故C错误;
D、低温环境,人体需要消耗大量血糖来增加机体的产热,此时体内胰岛素分泌降低,D正确。
2.用电刺激猫的下丘脑前部,可引起血管舒张和出汗等散热效应。破坏该区后,猫在热环境中的散热能力丧失,但对冷环境的反应(寒颤、竖毛、血管收缩等)仍存在。破坏下丘脑后部的效果则刚好相反。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前部存在着产热中枢,而下丘脑后部存在着散热中枢
B.下丘脑前后的两个中枢交互抑制,从而保持了体温的相对稳定
C.要说明动物体温调节与下丘脑有关,需用不同的动物重复上述实验
D.如果切除猫的整个下丘脑,猫将不能继续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
A、刺激下丘脑前部,出现出汗现象,说明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刺激下丘脑后部,出现寒战现象,说明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A错误。
B、下丘脑前后两个中枢交互抑制,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故B正确。
C、要说明动物体温调节与下丘脑有关,需用不同的动物重复上述实验,以防出现偶然性,故C正确。
D、因为下丘脑中具有调节体温的中枢,如果切除猫的整个下丘脑,猫将不能继续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故D正确。
故选:A。
3.12月9日~10日,2017美丽乡村·环浙江骑游暨首届江南之巅自行车赛在丽水举行。下列是有关运动员在骑车过程中体温调节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B.运动员皮肤血管舒张以增加体表散热
C.运动的主要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
D.运动员大汗淋漓,原因是体内的产热大于散热
【答案】C
【解析】
A、运动员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正确; B、运动员皮肤血管舒张以增加体表散热,正确; C、蒸发散热是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主要是呼吸道粘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运动员的主要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液流速加快,错误; D、运动员大汗淋漓,原因是体内的产热大于散热,正确; 故选:C
4.如图表示在不同气温下甲动物体温的变化情况,则图中的甲动物最不可能是(  )
A.鱼 B.蝙蝠
C.麻雀 D.鲸
【答案】A
【解析】
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鲸、蝙蝠是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麻雀是鸟类、是恒温动物,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因此图中的甲动物最不可能的是鱼。 故选:A
5.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某状况下的产热统计图,根据图表判断他们所处的状况分别是( )
A.甲处在安静状态,乙处在运动状态 B.甲、乙都处在安静状态
C.甲处在运动状态,乙处在安静状态 D.甲、乙都处在运动状态
【答案】A
【解析】
人体各组织器官在代谢过程中都能产生热,但是肝脏和骨骼肌是最主要的产热器官,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占总热量的90%,剧烈运动时产的热量比安静安时高10~15倍,骨骼肌颤抖就能使体内热量增加。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皮肤散热的方式有辐射、对流、蒸发等过程。比较甲乙两图示可知:甲内脏产热量最高,乙肌肉产热量最高,因此,甲是安静状态,乙是运动状态。
故选:A。
6.对下列人体异常生理状态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贫血时,会导致头晕乏力、脸色苍白,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的白细胞过多
B.发高热的病人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各种消化酶的活性
C.龋齿的形成主要是细菌分解残留在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使牙齿被腐蚀
D.白化病患者皮肤、毛发都呈白色症状,是由于体内缺少一种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
【答案】A
【解析】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铁缺乏会患贫血,故A符合题意;发高热的病人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各种消化酶的活性,故B不符合题意;龋齿是由于口腔内滞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特别是糖类物质会被乳酸杆菌、链球菌等发酵分解形成酸性物质,使牙釉质,牙本质等受到腐蚀 破坏甚至缺损,逐渐发展成为龋洞,故C不符合题意;白化病患者皮肤、毛发都呈白色症状,是由于体内缺少一种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______图,此时体温___________环境温度.
(2)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_______方式进行.维持人体温恒定主要是受人体下丘脑中_______控制.
【答案】A 高于 排汗 体温调节中枢
【解析】
(1)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如A图,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
(2)在炎热环境中,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排汗方式进行。此时,维持人体温恒定主要是受人体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8. 如图为主要的人体体温调节机理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能够维持体温稳定,是因为机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
(3) 骨骼肌战栗(俗称“打冷颤”)是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此过程属于______调节。骨骼肌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填写结构名称)
(4) 实际上,图中虚线未列出肾上腺素参与了体温调节过程。肾上腺的分泌物能够控制血管舒张,这属于________调节。
【答案】产热和散热 下丘脑 神经调节 效应器 激素调节
【解析】
(1)通过题中图示可知,具有调节体温的结构与人体的皮肤有关。皮肤的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皮肤中的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从而使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使相关的骨骼肌和相应的腺体作出反应,调节体温。
(3)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冷的刺激就会收缩,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此调节属于神经调节。传出神经与相应的肌肉组成效应器,所以骨骼肌以及相应的神经在反射弧中属于效应器。
(4)肾上腺髓质位于肾上腺中心。分泌两种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的生物学作用与交感神经系统紧密联系,作用很广泛。当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如恐惧、惊吓、焦虑、创伤或失血等情况,交感神经活动加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急剧增加。使心跳加强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血流加快,血管舒张;所以肾上腺的分泌物控制血管舒张属于激素调节。
9.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若甲鼠体温 ,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2)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是 。
【答案】
【解析】
(1)由题意可知,该实验是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实验变量是下丘脑,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作为实验组,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若甲鼠体温明显降低(或不恒定),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说明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说明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2)实验设计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非实验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使探究具有可信度,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通过重复实验,或扩大样本,排除其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是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要有重复实验,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10.根据下列四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皮肤内血管的舒张与散热关系的图是__________,表示汗液的蒸发与散热关系的图是__________。
(2)冬天,下列哪种情况的组合可以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__________)
A.A和D B.A和C C.D和C D.B和D
(3)比较A、B两图,可知A图中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__________,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__________,血流量__________,皮肤的温度会__________,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__________。
【答案】AB CD D 高, 扩张, 大, 升高, 增加
【解析】
(1)根据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分析出图中A和B表示皮肤内血管的舒张与散热关系;C和D表示汗液的蒸发与散热关系
(2)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因此B和D组合可以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3)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因而上升,同时起到了增强发散体热的作用。比较A、B两图可知,A图中的情况发生时,说明外界气温较高,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大,皮肤温度因而升高,由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