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绢》教学设计
(演唱课)
一、教材分析
《洗手绢》是一首具有民间童谣风格的歌曲。曲调短小,流畅,并具有节奏性强、运用衬腔等劳动歌曲的特点。旋律易唱易记,轻松活泼,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可爱形象。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劳动时的高兴心情。
2.了解衬词的作用,掌握反复记号的作用。
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木鱼和碰钟给歌曲伴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结合歌曲的情绪与乐器音色的特点,选择性使用木鱼和碰钟,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过渡语:同学们,“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出示图片(爱劳动.jpg)。
过渡语:你们看,这位小同学看到妈妈洗衣服,也学着洗,他在洗什么呢?对,洗手绢。
(2)读童谣
过渡语: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歌谣《洗手绢》。
出示图片(歌谣.jpg)。
第一遍: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
第二遍:完整读一遍。
2.新授歌曲《洗手绢》
(1)看谱例,听歌曲。
过渡语:下面,我们听一首歌曲,你们仔细听一听,这首歌跟刚才的歌谣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出示图片(谱例.jpg)。
播放音频(洗手绢 范唱.mp3)。
对比结果:歌谣就是这首歌的歌词,但是歌曲中还多了很多“哎罗哎罗哎罗哎”,它们是衬词,有了衬词,歌曲更加欢快、好听。
(2)学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过渡语:我们赶快来学唱这首歌吧。
出示图片(歌词1.jpg)。
1 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2 在衬词部分,讲解反复记号。
3 结尾音不是长音,只唱一拍,因为有四分休止符。
4 跟老师一起,完整唱第一段。
(3)学唱歌曲第二段歌词。
出示图片(歌词2.jpg)。
1 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2 强调:一字多音处,声音要圆润。
3 跟老师一起,完整唱第二段。
(4)完整唱歌曲。
出示图片(谱例.jpg)。
①听范唱完整演唱歌曲。边拍手边唱。
播放音频(洗手绢 范唱.mp3)。
②过渡语:同学们,歌曲你们都学会了吧?现在,咱们一边唱歌一边模仿洗手绢的动作。
老师拿出一块手绢。过渡语:要想把手绢洗干净,要这样,两手用力地搓。
听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做动作。
播放音频(洗手绢 伴奏.mp3)。
(5)体会衬词的作用。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在唱衬词的时候,感觉怎么样?有衬词好不好呢?如果没有衬词,歌曲太短、结构不完整;有了衬词,表现搓手绢时很用力,有时候劳动会有一点累,但劳动过后是愉快的。最后一句“哎罗哎罗哎!”就是洗完手绢,把它挂起来,心里很高兴、很自豪的感觉。
请同学们再唱一遍,体会洗手绢时高兴的心情。
播放音频(洗手绢 伴奏.mp3)。
3.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敲一敲,了解乐器特点。
碰钟:长音乐器
木鱼:短音乐器
出示图片(打击乐器.jpg)。
(2)分乐句,两人合作用打击乐器伴奏。
①过渡语:我们可以在节奏舒展的乐句敲碰钟。
出示图片(分乐句伴奏1.jpg)。
②过渡语:在节奏紧凑的乐句(也就是衬词部分)敲木鱼。
出示图片(分乐句伴奏2.jpg)。
③两人配合,完成整首歌曲的伴奏。
④听歌曲,请同学们选择一样乐器,找好合作伙伴,一起为歌曲伴奏。
播放音频(洗手绢 范唱.mp3)
4.总结
过渡语:《洗手绢》这首歌表现了小朋友劳动时的愉快心情,让我们用唱歌的形式来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
出示图片(师生接唱.jpg)
教师示范一遍。
师生接唱。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