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秋八年级地理同步活页练习(中国的自然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秋八年级地理同步活页练习(中国的自然环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2-19 20: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0秋八年级地理同步活页练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1—25每小题1分,26—35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类型 B.平均海拔高度 C.相对高度 D.山脉走向
2、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部地区,又产生了巨大水能,其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山区面积广大 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分布
3、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地形类型主要为……………………………………………………( )
A.丘陵、平原 B.高原、盆地 C.高原 D.山地、高原
4、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 )
A.漠河地区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天山山脉
5、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主要取决于……………………………………………………………( )
A.降水量的多少 B.蒸发量的多少
C.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 D.与降水量和蒸发量没有关系
6、下列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大兴安岭 B.天山 C.祁连山 D.雪峰山
7、“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
A.东风 B.西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
8、每年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其中危害最大的气候灾害是……………………( )
A.水旱灾害 B.寒潮 C.地震 D.台风
9、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 C.冬季风的影响 D.洋流的影响
10、一年当中,我国降水多集中在………………………………………………………………( )
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D.秋冬季节
11、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修筑水库
C.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D.多挖几条入海河道
12、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我国气候资源一大优势的是…………………………………………( )
A.雨热同期 B.春寒干燥 C.冬季严寒 D.秋季多风沙
13、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 )
A.青海湖 B.西湖 C.太湖 D.洞庭湖
14.我国四大高原面积辽阔,形态各异,其中最为平坦的是………………………………(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5、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其劣势是………………………………………………………………( )
A.森林资源不足 B.耕地资源不足 C.水能资源不足 D.动植物资源不足
16、下列地势变化,与我国地势变化相符的是………………………………………………( )
17、“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 )
A.支流多 B.流域广 C.湖泊多 D.河道特别弯曲
18、下列河流中,冬季不结冰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辽河 D.黑龙江
19、夏秋季节,危及闽、浙、台、粤、琼沿海一带的主要灾害天气是……………………………( )
A.伏旱 B.寒潮 C.霜冻 D.台风
20、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形复杂多样 D.地势西高东低
21、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
A.黑龙江 B.珠江 C.闽江 D.塔里木河
22、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
A.柴达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O.华北平原
23、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主要原因是长江……………………………………………( )
A.年径流量大 B.水力资源丰富 C.航运价值高 D.流域内多矿产
24、我国处流河绝大多数注入…………………………………………………………………(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5、世界上绝大多数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我国………………………………( )
A.季风区广大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读图5,图中ABCD四条线表示我国不同的地理界线,请认真分析回答34——37题
26、表示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的界线的是………( )
27、表示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阶梯分界线的是……………( )
28、表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 )
29、秦岭一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
①1月0℃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30、右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
A.①黄土高原 ②华北平原
D.①四川盆地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
C.①青藏高原 ②云贵高原
D.①内蒙古高原 ②东北平原
31、一人初冬穿棉衣、带皮帽乘火车外出旅游,途中衣服越穿越少,最后只穿单衣你认为此人的旅行路线应是…………………………………………………………………………………………………( )
A.上海一北京 B.杭州一昆明 C.哈尔滨一广州 D.济南一西安
32、根据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下列省区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陕西   B、福建   C、新疆 D、湖北
33、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 ③流域内降水丰沛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34、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特征是…………………………………………………………( )
A.水力资源丰富 B.含沙量大 C.有冰期 D.流量小
35、我国可分为五个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地区,福建省位于…………………………………( )
A.热带、湿润地区 B.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C亚热带、湿润地区 D.热带、半湿润地区
二、综合题:(共50分)
36、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 高原B 盆地
C 盆地D 平原
① 山脉② 山脉
(2)“③ 山——④ 山脉——横断山脉”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3)对照中国地形分布图,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形以
为主,第二级阶梯地形类型主要为
和盆地,第三级阶梯地形类型主要为 和 。
37、读下图“沿北纬32 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范围,分别代表我国地势的阶梯等级是:
A代表地势第 级阶梯,B代表地势第 级阶梯,C代表地势第 级阶梯。
(2)图中序号代表的是:
① 高原 ,② 盆地, ③ 山脉
④ 平原, ⑤ 海。
(3)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这主要是由我国地势 所决定的。从A流入B的地段时,河流的落差 ,水流速度 ,形成了丰富的 资源
38、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要求(17分)
(1)写出右图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C是 山脉,D是 山脉。
(2)黄河发源于 高原,河南省的 是
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黄河干流最后流经
省,注入 海,黄河自西向东流
经的主要地形区有 高原、内蒙古高原、 高原和 平原。
(3)黄河在干旱地区塑造的两大平原为A ___平原B是 平原.
(4)从干湿地区看,黄河下游流经___________地区.
(5)黄河水比较清澈的河段是_______,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段是____________,有“地上河”忧患的河段在
___________,
(6)图中新建成的黄河下游最大的水利枢纽是 ,其主要作用是 .
39、右图是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干湿地区名称。
A、 B、
C、 D、
(2)若图中数字代号①和②代表影响我国的季风,
则①应为 (方向)季风,来自
洋;②为 (方向)
季风,来自 洋。
(3)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5 BBABC 6-10 CDAAC 11-15 CAADB 16-20 BDADB 21-25 DACBB
26-30 CBACD 31-35 CBCAC
二、36、(1)A 内蒙古;B 塔里木;C 四川 ;D华北;①秦岭;②阴山
(2)“ 昆仑山 山 祁连 山脉”(3) 高原 。 高原 、 _丘陵_和 平原 。
37、(1)A 第一级B 第二级 C 第三级 。(2)① 青藏 ② 四川、 ③巫山、④长江中下游 ⑤黄海(3)西高东低;大,快 , 水能
38、(1)C太行山,D祁连山(2)青藏,旧孟津,山东,渤海;青藏高原、黄土 高原和华北平原。(3)A 宁夏平原、B 河套 平原(4)半湿润地区(5)上游、上游、下游。(6)小浪底,治沙.
39、(1)A、 湿润地区 B、 半干旱地区 C、 干旱地区 D、 半湿润地区 (2)① 西南 、 印度 洋;② 东南 、 太平洋。(3)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PAGE
八年级地理2010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