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10课 鸦片战争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1949年鸦片战争五四 运动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 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
——摘编自《1793 乾隆英使觐见记》 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摘编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1793年乾隆帝在热河避暑山庄接见英国马噶尔尼使团,接受英国国书和礼品清单。1640年-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实力迅速增强,对内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对外推行侵略扩张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了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生产力低下一、鸦片战争 1、原因(1)根本: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完成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以羊牛肉磨粉为粮食,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每日食后,以此为通畅圣药。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亦惟茶叶是急,英吉利较近,皆不能离此。
——琦善(直隶总督,钦差大臣) 至茶叶、大黄两项,臣等悉心查访,实为外夷所必须,且夷商购买出洋,分售各路岛夷,获利尤厚,果然悉行断绝,固可制死命而收利权。
——林则徐《鸦片奏案》 《鸦片战后》外交:闭关锁国,愚昧无知一、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单位:万两(白银)受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英国商品销路不畅,中国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
(出超即 出口?进口)一、鸦片战争(2)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闭关锁国 英国商品销路不畅 1、原因(1)根本: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一、鸦片战争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对华输出走私鸦片一、鸦片战争a、毒害人心:吸食鸦片使人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神志不清
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
c、腐蚀国家机器,导致“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响之银”虎门销烟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4月至5月,收缴英国、印度和美国商人的鸦片2万多箱。从6月3日至25日,在林则徐亲自主持下,将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一、鸦片战争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1、原因(1)根本: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3)直接原因:虎门销烟起因: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走私鸦片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措施: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6)一、鸦片战争(2)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闭关锁国 英国商品销路不畅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对华输出走私鸦片第一阶段(1840.6-1841.1):
路线:广东珠江口 → 厦门 → 浙江定海 → 天津白河口 → 和谈
清廷:支持抵抗--林则徐革职查办--琦善和谈--和谈分歧,英国占领香港岛,道光下诏对英宣战第二阶段(1841.1-1842.8):
路线:广州--东南沿海城市(厦门、台湾、定海、吴淞、镇江、南京 )
清廷:列强扩大侵华,中国军民顽强抵抗,清政府战败求和一、鸦片战争 2、经过“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一、鸦片战争①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②主观原因: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经济落后,闭关自守;战备不足,指挥不当
③客观原因:英国实力强大英国铁甲战舰船坚炮利清朝木制舰船 装备陈旧、军备废弛 3、结果:清政府战败投降,签订不平等条约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一、鸦片战争 3、结果清政府战败投降,签订不平等条约1)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1842-1843)一、鸦片战争 3、结果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增加人民负担,加重财政危机便于外国的商品输出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割让的是香港岛,不是整个香港行政区。香港的沦陷分了三步,第二步是《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第三步是1898年英国租香港的新界【知识拓展】中美《望厦条约》及中法《黄埔条约》 3)中法《黄埔条约》
法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亦称“中法黄埔条约”、“中法五口贸易章程”。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专使刺萼尼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广州黄埔签订,附有《海关税则》,规定:法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准许法国人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还逼迫清政府解除了西方宗教的禁令。 2)中美《望厦条约》
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亦称“中美望厦条约”、“中美五口贸易章程”。1844年7月3日美国专使顾盛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有: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强化协定关税原则;还规定准许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美国军舰可任意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同时美国具有12年后修约的权利。一、鸦片战争 3、结果 4、影响
(1)政治上:半殖民地: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即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殖民者的控制。
半封建:既保留了封建制度,又有资本主义的发展。即形式上仍然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因素在增长。①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最主要)、封建统治者和人民大众
③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双重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经济上: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思想文化:由闭关自守开始转变为关注世界,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 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表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对华贸易并未迅速扩大从左边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一 马克思: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材料二 马克思: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
材料三 英国输华的商品中,有许多西方人的日常用品,如刀叉、睡帽、钢琴。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购买力低下输华产品不符合中国人习惯1、原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第34条规定,“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侯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根据《南京条约》附件中利益均沾的原则,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的要求,俄国也趁机谋求利益。1)根本: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提出修约遭拒绝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包括: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沿江沿海十处通商口岸;
③.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行。二、第二次鸦片战争2、过程及结果(1856——1860)
1)第一阶段:1856英进攻广州,法国参与其中,继而进逼天津方便其操控清政府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加重人民负担经济、文化侵略破坏内河航运权 1860年,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包括: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圆明园遗址二、第二次鸦片战争2)第二阶段:1860英法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维护既得侵略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领土主权遭进一步破坏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3)美俄趁火打劫,签订不平等条约、俄国强占北方大片领土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1689年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待议地区1858年《爱珲条约》割占的60多万平方公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40万平方公里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44万平方公里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五个议定书割占7万平方公里二、第二次鸦片战争3、影响(1)政治上,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抗(2)经济上:侵略势力深入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3)外交上:近代外交体制建立鸦片战争前,清朝外交只讲“藩属朝贡”,没有常设的外交机构。俄使来华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各不平等条约签订后,各国相继在华设使馆,他们不愿意以“蛮夷”的身份与中国打交道,多次要求建立专门的外交机构。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主管外交,通商和其他洋务事宜。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性质——侵略的非正义的掠夺战争侵略国家——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
侵略时间——两年→四年
侵略区域——长江以南沿海→深入到内地
危害和影响——开放的口岸增多(5个→11个),领土、主权遭到更多的破坏,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战争结束后,道光帝曾下令各省修筑海防工事。……各地竟然旧样复制,全无改进。祁唝……因仿造火轮船……提议从澳门雇觅“夷匠”。这……触动了他(道光)的神经,宁可不要火轮船,也不能让这些危险的“夷匠”入境”。 鸦片战争虽然击碎了“天朝”威严,但“天朝”的观念依旧。
鸦片战争并没有促使当时的国人警醒,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更未意识到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野心,这样他们便继续沉睡了二十年,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方才步履蹒跚地师夷长技。 鸦片是被放在骆驼背上带到中国,而它最终折断了这个民族的脊梁! 鸦片,只是暴露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和体制的痼疾。 鸦片,不过是压在这个民族脊梁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鸦片,真的折断了这个民族的脊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