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单元复习与测试 (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单元复习与测试 (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5 20: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1、古代诗文阅读(2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性好骑射,著韦衣①。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除渑池长,迁浚仪令,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②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征拜散骑常侍。出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入为侍中。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迁尚书。
太康初,拜右仆射。舒与卫瓘、山涛、张华等以六合③混一,宜用古典封禅东岳,前后累陈其事,帝谦让不许。以舒为左仆射,领吏部。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以年老,每称疾逊位。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一》)
注:①韦衣:用皮革做成的衣服,为卑贱之服。 ?
②画筹:指用筹码计算射箭的成绩。 ???③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B.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C.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D.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3分)
A.台辅,指三公或宰相之位。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为三公。
B.孝廉,“孝”是孝顺父母,“廉”是敬爱兄长,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通过选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孝顺父母,兄弟和睦”的舆论和风尚,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
C. 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多指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禅”多指在泰山南梁父山上辟场祭地。
D.九族,泛指亲属。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
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舒不愿要虚名。40多岁时,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魏舒家族中人认为他没有学识,所以劝他不要去参加考试,这样就能留下高洁的名声,而魏舒却坚持学习并最终通过了考试。
B.魏舒为人坦诚。朝中要淘汰不称职的郎官,魏舒自认为当属被淘汰的人员,便自行整理行装而离职。此举也令平素没有高论的同僚们深感羞愧。
C.魏舒才华出众。他的射箭本领得到后将军钟毓的高度评价;转任相国参军后能够筹划决断那些众人不能决断的关于废除或是兴建的大事,也深得晋文帝的器重。
D.魏舒为官清廉。无论是在宜阳、荥阳、冀州做官,还是在朝中担任侍中,均因清廉而被人称道;他还把自己的俸禄赏赐赠给了九族中人,家中也没有多余的钱财。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5分)
(2)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5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5分,每空1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坚持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多少次也不后悔的名句“ ,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每小题5分,共15分)
①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②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③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④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⑤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节选)
6.第①节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7.《采莲赋》描写了一副怎样的景象?从全文看有什么表达作用?(5分)

8.请探究第⑤节画线语句的意蕴。(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共10分)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
③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郁达夫《故都的秋》节选)
9.选文第二段“槐树落蕊”在描写上从什么角度表现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并结合文句进行简要分析。(5分)

10. 结合全文来看,作者热爱故都的秋天,为什么却不选取“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些著名的景物来表达呢?(5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1.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里约奥运会上女排姑娘勇夺冠军,我们要学习女排精神,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就一定能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书写下光辉的一页。
②我们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
③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千万不能性格孤僻,卓尔不群,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④从严管党治党,就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⑤G20成员中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个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各国在不同平台上的交流与合作彼此交织,互为增益、相得益彰。
⑥她的小学和初中是在很普通的学校里上的,虽然师出无名,但她却成了这一领域中杰出人才。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⑥
12.下列名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中国有句成语,叫“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讲的是一个人说话和行为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此次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无意间给这句颇为复杂的中国成语最清晰的诠释。
B.“女排精神不是一定要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这是老一辈女排队员们一脉传承给年轻人的女排精神,也是郎平在绝境中给女排队员们的战斗指令。
C. 杭州G20版的《难忘茉莉花》,是一首全新创作的歌曲。经青年歌唱家雷佳的诠释和演唱,更加深情饱满、动心动人。
D. 2016年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新闻奖评选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新闻单位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全省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13.以“人生”为对象,依照例句仿写一句话,要求语意相近,字数与结构相同。(5分)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季节,那么,便会有寒暑往来,草荣草枯,花开花谢;

四、写作(40分)
14.请以“碗中有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出真情实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2、(24分)
1.A(3分)
【试题分析】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2.B(3分)
【试题分析】廉,是指为官廉正
3.D(3分)
【试题分析】“均因清廉”以偏概全
4.(5分)(1)钟毓起初不知道他(魏舒)善于射箭。魏舒射姿优雅(容貌风范清闲优雅),射出的箭没有不射中的,满座之人(露出)惊讶的样子,没有人能与他匹敌(相当)。(5分)
(5分)(2)当时的舆论认为晋朝建立以来,能够辞掉荣耀有个良好结局的三公大臣,不曾有过谁(这种人)。(5分)
【参考译文】
魏舒,字阳元,是任城樊地人。年幼时父亲死去,被外祖父宁氏家收养。身高八尺二寸,体形容貌秀美伟岸,能喝一石多酒,然而迟钝质朴,不被乡亲们看重。生性喜好骑马射箭,穿着韦衣,进入山中沼泽地,以捕鱼打猎为业。只有太原王乂对魏舒说:“你最终将成为宰相,然而如今不能让妻子儿女免去饥寒,我应当帮你经营生计。”时常赈济魏舒生活上的不足,魏舒接受并不推辞。
   他四十多岁时,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宗族人认为魏舒没有学业,劝他别去赴试,可以此表现高洁。魏舒说:“如果赴试而考不中,那责任在我,怎能以不赴试窃取高洁的虚名来作为自己的荣耀呢!”于是自学功课。百天学习一部《经》,因而对答策问并考中。朝廷授他渑池长,又升迁任浚仪令,后入朝任尚书郎。当时要挑选淘汰郎官,不称职的要罢免。魏舒说:“我就是该淘汰的人。”卷起被褥就走。一向没有高论的同僚中人都面有愧色,谈论此事的人称道魏舒。
   逐渐迁任后将军钟毓的长史,钟毓经常和部下射箭,魏舒常常为他计算射箭成绩而已。后来遇上友人不足,让魏舒凑数。钟毓起初不知魏舒善于射箭。钟毓起初不知道他(魏舒)善于射箭。魏舒射姿优雅(容貌风范清闲优雅),射出的箭没有不射中的,满座之人(露出)惊讶的样子,没有人能与他匹敌(相当)。钟毓感叹着道歉说:“我没有充分发挥你的才能,有如此好的射艺,难道仅限于射箭这一件事吗!”魏舒转任相国参军,被封为剧阳子。在官府朝中细碎的事务上,未曾看出魏舒(治政)的好坏;至于关系到国家废兴的大事,众人没有能作出决断的,魏舒慢慢筹划它,往往超出众议之外。文帝深深器重他,每逢朝会完毕,用目光送走他说:“魏舒容貌堂堂,是众人的领袖。”迁任宜阳、荥阳两郡太守,很有好名声。征入朝中担任散骑常侍。出任冀州刺史,在冀州三年,因简明仁爱而有名声。又入朝担任侍中。武帝因为魏舒清廉朴素,特地赐他百匹绢。迁任尚书。
太康初年,官拜右仆射。魏舒与卫罐、山涛、张华等人认为天下统一,应按照古代典章在泰山封禅,前后多次陈述此事,皇帝谦让不同意。任命魏舒为左仆射,兼管吏部。魏舒德高望重,俸禄赏赐分送给亲属,家中没有多余财物。因年老,常称病辞职。当时的舆论认为晋朝建立以来,能够辞掉荣耀有个良好结局的三公大臣,不曾有过别人。太熙元年去世,时年八十二岁,谧号康。
5.(5分)(1)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酣眠固不可少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二、(25分)
6.(5分)比拟的手法,赋予杨柳以人物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柳在灯光的映衬下朦胧温馨的特点;烘托出作者淡淡的哀愁。
7. (5分)《采莲赋》描写了江南艳丽少男和美貌女子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采莲的欢乐热闹的情景。从全文看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采莲赋》得热闹欢快可以看出,作者与现实抗争的失败,思乡是作者为了摆脱现实忧伤所作的再次努力。(5分)
8.(5分)①以外部的毫无声息,反衬出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②以“妻已睡熟好久”来表现出作者的寂寥苦闷。
9.(5分)人的感官的角度;或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落蕊“铺得满地”“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极微细极柔软的”,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突出了“静”的特点;“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从视觉的角度以及内心感受,写出了“清”;“有点儿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深沉”通过内心感受体现了“悲凉”。(综合分析也可以,只要言之成理。)(角度1分,分析3分,共4分)
10.(5分)①那些著名的风景区都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地方,与本文要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之特点以及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眷恋与哀婉之情难以统一;②著名风景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无数文人墨客,吟咏秋天的辞章层出不穷,若就此详写,很难道出新意,因而,作者另辟蹊径,选取人们常见的存在于“庭院街巷”景象,深入挖掘,精心提炼,使故都的秋富有生活情趣,别有一番风味,使秋味更显浓烈、新奇。(每点3分,共6分)
三、(11分)
11.(3分) B
【试题分析】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激浊扬清:比喻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师出无名:没有理由而出兵打仗,泛指做某事缺乏正当理由。)
12. (3分)A
【试题分析】 B逻辑关系错误“这是”和“也是”的内容颠倒 ?C语序不当,“诠释和演唱”应为“演唱和诠释”D 项搭配不当。“水平”不能“增强”,把“增强”改为“提高”)
13.(5分)参考:如果把人生比作天空,那么,便会有阴晴变化,日出日落,云卷云舒。
如果把人生比作大地,那么,便会有高低起伏,潮涨潮落,风生水起。
四、(40分)
14.作文(4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