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6.3 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06 19:2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
6.3 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
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
新课引入
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机调取了该地区60名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如下:(单位:克)
3850 3900 3300 3500 3315 3800 2550 3800 4150
2500 2700 2850 3800 3500 2900 2850 3300 3650
4000 3300 2800 2150 3700 3465 3680 2900 3050
3850 3610 3800 3280 3100 3000 2800 3500 4050
3300 3450 3100 3400 4360 3300 2750 3250 2350
3520 3850 2850 3450 3800 3500 3100 1900 3200
3400 3400 3400 3120 3600 2900
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从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
解:(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不值是1900.最大值是4160;
(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4160-1900=2260,考虑以250为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叫组距),2260÷250=9.04,可以考虑分成10组;
(30)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如下表
分组 2000~2250 2250~2500 2500~2750 2750~3000
次数 1 1 1 3 8
分组 3000~3250 3250~3500 3500~3750 3750~4000 4000~4250
次数 7 14 11 10 4
象1750~2000和2000~2250这二组数据,无法判断2000是在哪组里面?
为了解决这个办法,所有数都是整数,故可在后面加上一个小数位,1750.5~2000.5。2000.5~2250.5

这种分组有什么不便之处吗?
分组 2000.5~2250.5 2250.5~2500.5 2500.5~2750.5 2750.5~3000.5
次数 1 1 1 3 8
分组 3000.5~3250.5 3250.5~3500.5 3500.5~3750.5 3750.5~4000.5 4000.5~4250.5
次数 7 14 11 10 4

(4)绘制频数直方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新生儿童体重在3250——3500的人数最多
还有其他分组方法吗?
null
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
(1)计算所给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确定组距和组数: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一般分成5~12组,组距是指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一般每个小组的组距相等;
(3)确定分点:确定分点的方法不唯一,为了保持相等的组距,往往把一组中的最大的数据增大一点作为右端的分点;
(4)列频数分布表,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
(5)绘制频数直方图.
练习1:在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某班进行了小制作评比,作品上交时间为5月1日到30日,评委会把同学们上交作品的件数按5天一组分组统计,绘制了频数直方图(如图所示).已知从左至右各长方形的高的比为2∶3∶4∶6∶4∶1,第三组的频数为12,请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活动共有多少件作品参加评比? (2)哪组上交的作品数量最多?有多少件?
(3)经过评比,第四组和第六组分别有10件、2件作品获奖,问这两组哪一组获奖率最高?
解:(1)因为从左到右各长方形的高的比为2∶3∶4∶6∶4∶1, 因为第三组占整体的 即 , 所以12÷ =60(件). 所以本次活动共有60件作品参加评比. (2)第四组占整体的 即 最多, ×60=18有18件.
各长方形的高的比为2∶3∶4∶6∶4∶1,第三组的频数为12,请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活动共有多少件作品参加评比? (2)哪组上交的作品数量最多?有多少件?
(3)第六组上交的作品有60× =3(件), 所以第四组获奖率为 = ≈55.6%, 第六组获奖率为 ≈66.7%, 所以第六组获奖率较高.
(3)经过评比,第四组和第六组分别有10件、2件作品获奖,问这两组哪一组获奖率最高?
null
2.某校七年级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解学生课堂发言情况,随机抽取该年级部分学生,对他们每天在课堂上发言的次数进行调查和统计,统计表如下,并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所示).已知A、B两组发言人数直方图高度比为1∶5.
发言次数n
A 0≤n<5
B 5≤n<10
C 10≤n<15
D 15≤n<20
E 20≤n<25
F 25≤n<30

null
请结合图中相关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A组的人数是多少?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是多少?
(2)求出C组的人数,并补全频数直方图;
(3)该校七年级共有250人,请估计全年级每天在课堂上发言次数不少于15次的人数.
解:(1)因为B组有10人,A组发言人数∶B组发言人数=1∶5,所以A组发言人数为2人,所以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为2÷4%=50. (2)C组的人数为50×40%=20,补全频数直方图如右: (3)因为D、E、F三组总人数为50-2-10-20=18,所以估计全年级每天在课堂上发言次数不少于15次的人数为250×(18÷50)=90.
班级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
63,84,91,50,69,81,61,69,91,78,75,81,80,67,76,81,79,94,61,69,89,70,70,87,81,86,90,88,85,67,71,82,87,75,87,95,53,65,74,77.
你能帮老师分析这个班级本次数学测验成绩吗?
做一做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极差:
95-50=45(分)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极差/组距=45/10=4.5 数据分成5组.
列频数分布表的一般步骤:
(3) 决定分点.
49.5~59.5, 59.5~69.5, …89.5~99.5
(4)列频数分布表.

(5)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
频数(人)
2
9
10
14
5
54.5 64.5 74.5 84.5 94.5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79.5分到89.5分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数最多,90分以上的同学较少,不及格的学生数最少.

为了使图形清晰美观,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横轴
上可只标出组中值,不
标出组界.
(1)参加测试的总人数是多少?
5.一次统计八年级若干名学生每分跳绳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请根据这个直方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2)自左至右最后一组的频数、频率是多少?
(3)组距是多少 ?
15人
3,
25次
62
87
137
112
跳绳次数
6
4
0
8
2
频数(人)
0.2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