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 (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三国鼎立 (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5 14:2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东汉末年
中原乱
边疆乱
官场乱
人心乱
乱世之殇
一批乱世枭雄横刀跃马
闯入了历史舞台… …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背景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
(2)时间
(3)交战双方
(4)结果/影响
2.赤壁之战

(2)时间
(2)交战双方
(3)结果
(4)影响
3.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三国经济发展

①曹魏
②孙吴
③蜀汉
200年
曹操和袁绍
(1)背景
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图示小结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刘备
孙权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 208年)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 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等记载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瑜部将黄盖 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孙刘联军采用了火攻战术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等记载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公船舰为备所 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 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曹操败走华容道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等记载



曹冲208年病危时,曹操悔不该杀华佗。而关羽是在219年北伐攻打樊城时受伤。
关羽刮骨疗伤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等记载



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的实际情况一样吗?
诸葛亮
(公元181年)
周 瑜
(公元175年)


猜一猜哪个是曹操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下面这些歇后语都出自三国故事,请补上后半句:
周瑜打黄盖,
关公面前耍大刀 ,
刘备借荆州,

班门弄斧

有借无还
孔雀收屏——
展翅翱翔——
小人掌印——
凿壁偷光——
娃娃献计——
关羽
张飞
孙权
孔明
孙策
趣味竞猜:下列成语的迷底均为三国人物,请你猜一猜
三国故事会
身在操营心在汉
赔了夫人又折兵
兵不血刃


东汉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东汉后期农民起义被镇压后,这些军阀之间长期争夺,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视曹操,十分傲慢,不听进言,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在青州黄巾军中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本名:曹操
别称:曹阿瞒、曹公、曹贼
字号:孟德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出生:155年 逝世:220年
地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陈留起兵
逐鹿中原
官渡之战
远征乌桓
赤壁之战
平定凉州
位极人臣
相争汉中
襄樊会战
壮士暮年
少年不羁
崭露头角
人物档案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背景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罗贯中《三国演义》评价曹操


①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②招揽各种人才。
③采用屯田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曹操势力逐渐壮大原因
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三国志》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背景
挟天子以令诸侯
唯才是举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约110000人
曹操——20000人
参战方兵力
伤亡情况
袁绍——约100000人
曹操——约8000人
曹操赤脚迎许攸

交战双方
















公元200年,袁绍率兵开到黎阳,派大将颜良包围白马津。曹操佯攻延津。袁绍中计,大军西调堵曹。曹操却立即掉头东进,解白马津之围,袁军大败,颜良被杀。袁绍下令直扑延津。曹军诱敌深入,主动退到官渡,双方相持半年。袁绍的谋士许攸投曹献计。曹操亲率5000步骑兵,直插敌后方的粮草重地乌巢,将袁军粮食全部烧光。袁军闻讯大乱,曹操全军出击,大获全胜,七万多名袁军士兵投降,袁绍只带着800多骑兵逃过黄河,从此一蹶不振,两年后忧愤而死。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结果/影响
曹操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后,曹操成为北方实力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他乘胜曹操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曹操的政治抱负是否完全实现了?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结果/影响
当时已经54岁的曹操,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呢?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何许人也?


刘备(161年-223年)
三顾茅庐
隆中对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
割据江东的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
周瑜
鲁肃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背景
曹操准备统一全国,孙权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齿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是汉朝的宗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但因实力不足,没有固定的地盘,曾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荆州刘表。后在诸葛亮辅佐下成为群雄角逐的一股重要力量。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据说是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孙、刘联军——5万
参战方兵力
曹操军——20万(称80万)
孙、刘联军——刘备周瑜
主要指挥官
曹军——曹操
草船借箭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交战双方
孙刘联军设计火烧连营,乘势猛攻,曹军兵败赤壁,带领残部从华容小道向江陵逃跑。道路泥泞,病疲交加,曹军残兵败将择荒而逃,彼此践踏,死了很多人。刘备与周瑜见曹操败逃,从水陆两路进军,追击曹军,直到江陵,曹军已有一大半死于战场、疾病和饥饿。曹操引军北还许都。


孙、刘联军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结果
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影响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曹军元气大伤,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轻易南下,他统一全国的希望成为泡影。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而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刘备有了新的地盘,站稳了脚根。但也无
力完成统一全国的重
任,三方达成了新的
平衡,三股政治势力
旗鼓相当,势均力敌,
三分天下初露端倪。


赤壁之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20年,曹操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三国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垦田面积最广,实力最强。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曹魏
许昌曹魏古城
鹿鸣湖
北海
饮马河
曹魏故都水利风景区
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连城
(河南省许昌市)


魏国马钧改进前代汲水工具,制成提水工具翻车。翻车可以连续将低处的水提升到高处,便利灌溉;遇到涝灾,可用来排水。翻车既轻巧又便于操作,是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长期使用的一种灌溉工具,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曹魏








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
——《马先生传》
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
水转或风
转驱动


吴国船只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孙吴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吴国凭借着向内发展农业、手工业,扩充军队,增强了综合国力;向外主动与海外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发展非常快。吴国造船业发达,所造战船,最大的上下五层,可载3000名战士。
吴国立国方针务农重谷


孙吴立国,不闭关,不锁国,面向大海,敞开胸怀,积极开拓与南海各地政治经济联系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孙吴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州,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卫温船队将大陆先进的生产技术、军事、文化、建筑等文明带入台湾,部分东吴将士留在台湾成为主要的原始居民,数千夷洲人则跟随卫温回到大陆,促成了两岸首次的大规模人员往来和交融。


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蜀汉
白帝城托孤
(223年)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三国志》
蜀相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尽忠竭力辅佐后主刘禅,治国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赏罚分明,受到蜀中各族人民拥戴。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彻底消除南中少数民族反叛心理。诸葛亮妥善解决民族矛盾,对西南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