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教学设计】
课题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课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长度和体积的工具;
2.会使用这些工具测量长度和体积;
3.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复习,理顺知识结构,对物态变化进一步提高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课堂探究、训练,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各种与物态变化有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例题与习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解题思路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情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
刻度尺、量筒(杯)的使用
难点
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根据生活经验大致估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学情分析
本章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章,知识点不难,学生学习较易,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法
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拓展思维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展示、训练和检测
教 学 过 程
学 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问题一:你知道你的身高大概是多少吗?你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这个数据的?
问题二:你身边的一些物体(比如手中的物理课本、铅笔、橡皮等)长、宽、高、直径大概有多少?
课堂探究
任务一 认知物体的尺度(①独立完成:5分钟;②小组合作:3分钟③小组展示:2分钟)m
1.物质世界的尺度,如图2-5,试就你已知的物体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2.长度(L)的测量
(1)列举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 ,用符号表示为 。常用单位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
光年也是长度单位,用来表示天体之间的距离 。它等于光在1年中的行程.
1光年= m。
任务二 物体的测量(①独立完成:5分钟;②小组合作:3分钟③小组展示:2分钟)
1.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 、 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二放:刻度尺零刻度 ,若用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应从看得清楚的某一整刻度线开始量;
三读:读数时视线 ,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 。
练习:做P29“学生实验”。
2.误差
(1)误差的概念: 。
(2)产生误差的原因: 、 、测量者 等;
(3)减小误差的方法: ;
(4)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
3.体积(V)的测量
(1)体积 。
(2)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 ,其换算关系是: 。
(3)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形状规则的固体:
形状不规则的固体:
液体
说明:使用量筒或量杯测体积时,视线要与凹形水面的 相平,或与凸形水银面的 相平.
课内小节:盘点收获(要求:①独立思考:1分钟;②小组展示:3分钟)
我的收获:
利用课件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让学生通过自学测出其长度。
播放课件上的练习题,让学生作答,能把知识灵活的应用
提出组长分发试卷。
课件出示考试要求:
1.合上课本独立完成
2.时间3分钟
教师应以监考的形式监督、巡视、关注同学们题目完成情况。
及时了解学情,对先做完的同学进行当场批改,得出分数。
时间到后,投影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互批互改。
引导各学习组长到黑板上表格中登记本组分数
根据各组得分情况评选本节优秀学习小组。
错误集中的题目由做对的学生进行讲解。
及时评价学生,对表现好的小组额外加分.
要求学生完成题1.限时4分钟.要求写出公式还有计算过程.
台下巡视的过程中找到一题多种解法的同学分别上黑板板书.
提出:小组内就不明白的问题交流讨论.
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提出:检查黑板上同学的做法,有问题的直接上台给他红笔改错.
对第(4)问,提出有没有更简单的不用计算的做法?
教师总结并评价.指出我们要善于发现最简单的做题方法,在生活中做事情也是如此.
认真观察图片,将注意力集中
主动解决问题,
阅读自主学习要求
按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后合上课本填学案
小组内交流不明白的问题
用红笔更正错误,标注疑惑的地方,思考并提出不会的问题.
通过图片给予学生视觉冲击,通过老师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总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知道物态变化的基本定义,巩固知识点,能在习题中灵活应用
让学生快速明确自学要求
先看课本再去完成学案,这样设计能让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产生紧迫感,必须记住才能不看课本完成学案,这样效率更高.
通过小组交流,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通过兵教兵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用双色笔会引起学生在学习中注意,也可以提醒自己以后不再犯错.
让学生自己提问,他生回答,他生又补充,这样做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老师只是引导者,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积极思考,参与到课堂中来.
直接出题节省了时间,避免再出题审题加大复习课的效率.
五、当堂达标评测
(每空20分共100分)
1.小明发现周围同学在测长度时,刻度尺放置的位置有以下几种。请你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 )
2.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 )
A.25.82cm B.25.82dm
C.25.81mm D.25.816cm
3.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面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
A.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4.按照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原子核、夸克、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B.原子核、夸克、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银河系、太阳系
C.夸克、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银河系、太阳系
D.夸克、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提出组长分发试卷。
课件出示考试要求:
1.合上课本独立完成
2.时间3分钟
教师应以监考的形式监督、巡视、关注同学们题目完成情况。
及时了解学情,对先做完的同学进行当场批改,得出分数。
时间到后,投影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互批互改。
引导各学习组长到黑板上表格中登记本组分数
根据各组得分情况评选本节优秀学习小组。
错误集中的题目由做对的学生进行讲解。
学生以应对考试的形式答题,闭合课本及资料,独立思考完成达标测试。(3分钟)
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接受教师的批阅.
参考答案给出后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互批互改.
组长登记组员的分数记录在“小组评价表”上.
组长把本组个人达标测试平均得分和小组课堂得分登记到黑板记录表格内.
达标测试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限时按时完成,像考试一样认真解题,这样可以使考试常态化.
分数记录便于形成学习档案,激励学生自觉努力学习.
养成平时训练时做到有错必改,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和效果.
1题基础题,考查学生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分.
2题能力提升题,考查了功率的计算和图像问题.
3题基础题,考查了运用电功及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附件:小组课堂评价表(组长负责加分)
项目
姓名
过程展示分数
达标分数
过程总分
组达标平均分
总分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