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 温度
【教学设计】
课题
物态变化 温度
课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3种状态
2.了解温度的意义及温度计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
2.通过课堂探究、训练,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各种与物态变化有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例题与习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解题思路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情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
运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
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的吸、放热的情况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物理充满了好奇,刚开始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简单的现象中找到信心
教法
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拓展思维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展示、训练和检测
教 学 过 程
学 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物质的状态(5分钟)
1.固态:既有固定的形状又有固定的体积
2、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体积,且具有流动性
3.气态: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但具有流动性
准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有固体、液体、气体,让学生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每组同学的分类说明每一类的特征
认真观察物体、分类,然后总结每类物品中具有的共同特点
通过分析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从生活中得出结论,培养信心及学习的乐趣
二、物态变化.(10分钟)
1.物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状态的变化决定因素是:温度
三、温度(10分钟)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摄氏温度
符号:
单位:
3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________,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________
四、温度计(10分钟)
1.原理:
构造
种类
使用方法
2.体温计:测量人体体温
人体正常体温:
量程:
分度值:
读数方法:
准备:冰块、蜡烛、水、酒精灯,让学生想办法使这些物质发生物态变化
教师应以监考的形式监督、巡视、关注同学们题目完成情况。
及时了解学情,对先做完的同学进行当场批改,得出分数。
时间到后,投影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互批互改。
引导各学习组长到黑板上表格中登记本组分数
根据各组得分情况评选本节优秀学习小组。
错误集中的题目由做对的学生进行讲解。
想办法使物体的物态发生变化
根据操作的方法总结影响物态变化的因素
小组内交流不明白的问题
用红笔更正错误,标注疑惑的地方,思考并提出不会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获得成就感。
通过生活常识得出体体温计的物理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加深对体温计的认识,感受生活和物理的紧密联系
五 当堂达标检测(10分钟)
(每空20分共100分)
1.下列物体中,有一定形状的是( )
A.塑料瓶中的水 B 墨汁
C.台球 D.氢气
2.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没有一定体积的是( )
A.锡 B.二氧化碳 C.水银 D.干冰
3.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 )
A.扫地时灰尘到处飞舞 B.洒在地下的水变干
C.早晨地上的霜 D.冰雕变小了
4.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1.1-5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5.水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气态。雨、雾、露、霜、雹都是水的化身,属于固态的有________________,液态的有________________,气态的有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20分
水蒸气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
提出组长分发试卷。
课件出示考试要求:
1.合上课本独立完成
2.时间3分钟
教师应以监考的形式监督、巡视、关注同学们题目完成情况。
及时了解学情,对先做完的同学进行当场批改,得出分数。
时间到后,投影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互批互改。
引导各学习组长到黑板上表格中登记本组分数
根据各组得分情况评选本节优秀学习小组。
错误集中的题目由做对的学生进行讲解。
学生以应对考试的形式答题,闭合课本及资料,独立思考完成达标测试。(3分钟)
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接受教师的批阅.
参考答案给出后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互批互改.
组长登记组员的分数记录在“小组评价表”上.
组长把本组个人达标测试平均得分和小组课堂得分登记到黑板记录表格内.
达标测试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限时按时完成,像考试一样认真解题,这样可以使考试常态化.
分数记录便于形成学习档案,激励学生自觉努力学习.
养成平时训练时做到有错必改,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和效果.
1题基础题,考查学生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分.
2题能力提升题,考查了功率的计算和图像问题.
3题基础题,考查了运用电功及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附件:小组课堂评价表(组长负责加分)
项目
姓名
过程展示分数
达标分数
过程总分
组达标平均分
总分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