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 巩固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北师大版(2014秋)(共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 巩固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北师大版(2014秋)(共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07 20:20:08

文档简介

整理与复习1
巩固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巩固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必要的基木技能。
2.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解释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通过回顾、整理、练习等学习活动,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惯和我反思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
巩固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三、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解释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知识梳理
同学们,在前几个单元中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预设:加与减(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购物(元、角、分的认识)、乘法(乘法意义、乘法的直观模型、乘法的应用)、图形的变化(初步感知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小结:我们今天就来复习加与减与购物。

(二)问题解决
1.从图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第一种思路:将问题进行转换:每人发1瓶水,那么二(1)班需要32瓶,二(2)班需要29瓶,二(3)班需要34瓶,32+29+34=95 (瓶)。
第二种思路: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32+29+34=95 (人),进而推出一共需要95瓶。要计算再买多少个原味面包就够了, 95-35-26=34 (个)。

3.你能和同伴合作,再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并算一算吗?
小结:通过大家的冷静思考,相信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三)学生提出问题
提问:在复习的过程中你都想到了哪些问题?你还想解决什么问题?


(四)巩固应用
1.从表格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把表格补充完整吗?
预设:爸爸跳绳的总数: 25+28+36=89 (下)
妈妈第二次跳的数: 86-17-25=44 (下)
淘气第三次跳的数: 78-24-30=24 (下)

2.王阿姨有100元,打算买两盏灯。王阿姨可以怎样买?还剩下多少元?请给出两种买法。

预设:学生应该先确定买哪两盏台灯,再列式算,只要说出2种买法即可。要计算还剩下多少元,有两种思考方法:
第一种思路:从100元中依次减去2盏台灯的钱数;
第二种思路:先算出买2盏台灯一共:要多少元,再从100元中去掉买2盏台灯一共花的钱数。
100-(23+32)=45(元)
100-(23+29)=48(元)
100-(23+48)=29(元)
100-(32+29)=39(元)
100-(32+48)=20(元)
100-(29+48)=23(元)
3.阳光商场原有46台电视机, 现在的电视机比原来多还是少?现在有多少台电视机?

预设:(1)因为卖出38台,又运来35台,卖出的比运来的多3台,所以可知现在的电视机比46台少。
(2) 46-38+35=43 (台)或 46+35-38=43 (台);或48-45=3 (台),86-3=83 (台)。

4.帮李阿姨解决问题

预设:(1)16+28=44 (元),怎样付钱有很多种方案,只要最后能够凑成44元即可。

(2) 50-35=15 (元)




整理与复习2(人民币及对对称现象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复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巩固关于人民币的计算和解题方法;结合折一折、画-画、剪一剪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现象的理解。
2.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解释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通过回顾、整理、练习等学习活动,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惯和我反思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
复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巩固关于人民币的计算和解题方法;结合折一折、画-画、剪一剪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解释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彩纸、附页3、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知识梳理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针对加与减进行了复习,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复习余下的内容。

(二)问题解决
1.让学生观察“买奖品”的情境图,说一说奖品分別多少元?

2.选择上面的一种物品,说说可以如何付钱?
预设:用10元钱买奖品可以有多种买法
例如买20支铅笔、5个转笔刀、4支圆珠笔和2个转笔刀、4支圆珠笔和8支铅笔、5块橡皮和3个转笔刀、10块橡皮和1个转笔刀、10块橡皮和4支铅笔等。只要学生搭配出的总钱数是10元即对,不要求列举所有情况。

3.你能将你付钱的方法和同桌进行交流吗?
小结:通过大家的冷静思考,相信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想法。

(三)学生提出问题
提问:在复习的过程中你都想到了哪些问题?你还想解决什么问题?
预设:为什么不印3角、4角、6角、7角、8角、9角的钱呢?
1.数学角度:便于计数,1角,2角、5角就已经能够代替了。
1+2=3、2+2=4、5+1=6、5+2=7、5+2+1=8、5+2+2=9
2.人民币不是可以随便发行任何面值的,而且国际上惯例大多数也没有发行三角,四角,六角,七角,八角,玖角的。
3.流通中不需要这样的面值的钱币,携带不方便,不适合流通,对钱币损耗大,成本高,不适合发展。

(四)巩固应用
1.填一填(1)

预设:左图有2张5元,1张2元,1张5角,2张1角,合起来一共是12元7角。
右图有1张50元,2张10元,1张2元,2张1元,合起来一共是74元。

2. 填一填(2)


预设:(1)50; (2)此题答案不唯一。
可以填 1,20; 2,15; 3,10; 4, 5 等。

3.付钱游戏:怎样拿出12元8角?

预设:
2个5元+2个1元+1个5角+3个1角
12个1元+1个5角+3个1角
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拿出12元8角即可。

4.做手工


5.有趣的华容道游戏





预设:左图:赵云向上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1格;关羽向左移动2格;张飞向左移动1格;曹操向左移动1格,再向下移动4格。
右图:关羽向右移动1格;张飞向左移动1格;曹操向左移动2格,再向下移动4格即可。(方法不唯一。)




整理与复习3(巩同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乘法口诀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乘法口诀的运用,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乘法算式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基于乘法意义的理解和乘法口诀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必要的基木技能。
2.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解释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通过回顾、整理、练习等学习活动,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惯和我反思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
巩同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乘法口诀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思考乘法算式能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知识梳理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巩固了关于人民币的计算和解题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复习余下的内容。
小结:我们今天就来复习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乘法口诀的运用。

(二)问题解决
1.边摆边说

预设: 学生根据每幅图中的点子的排列情况列出乘法算式:2x2,2x3, 2x4, 2x5。
2.说一说,画一画,4×6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购物问题 例如一个钢笔4元,买6个多少元?

小结:通过大家的精彩的解说,相信面大家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吧。

(三)学生提出问题
提问:在复习的过程中你都想到了哪些问题?你还想解决什么问题?
预设:外国小朋友是否学习乘法口诀?
国外的小学生大多数不学乘法口決,他们计算乘法会由加法算式进行推算,或者利用点子图、数线等进行推算。
(四)巩固应用
1.你能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预设:5×4 或 4×5; 5+5+5;8×5 或 5×8; 4×3 或 3×4。


2.看图列式。


预设: 4×3=12 (块)或 3×4=12 (块);
3×6=18 (个)或 6×3=18 (个);
2×4=8 (只)或4×2=8 (只)。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教师都要充分肯定。

3.用两种方法在方格纸中涂色表示算式。


预设:4×3,可以每行涂4格,涂3行;也可以以每行涂3格,涂4行。
5×2,可以每行涂5格,涂2行;也可以每行涂2格,涂5行。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在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预设:三九二十七,3×9=27, 二七十四,2×7=14, 7×2=14;
四五二十,4×5=20, 5×4=20。

5.送信

预设:



2×4= 4+4= 4×2= 5×3= 5+5+5= 3×5= 6×2= 6+6=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