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泾回中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兴泾回中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04 21: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兴泾回中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七年级
语 文 试 题(命题人:李霞)
温馨提示:沉着思考、认真答卷、检验自我、展示收获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凫(fú)水  茶峒(tóng)  栗(lì)子  绮(qí)户
B.朱阁(gé)  麻秸(jī)  阖(hé)家  家眷juàn
C、悠(yōu)扬  捅(tǒng)进  宫阙(quē) 鸡豚(tún)
D、玉簟(tán)  佞(lìn)臣 烙(lào)饼 归省(shěng)
2、字形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门框 无辜 缘故 踊跃  B.乌篷 簸箕 戍军 婵娟
C、浓郁 干燥 筋斗 鬼崇  D.骚扰 腊酒 抽签 皎洁
3、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归省 反省 省市 自省 B 相当 互相 照相 旺相
C 行辈 银行 行当 行列 D 称呼 对称 称赞 称职
4.选词填空。(4分)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A.钻 B.长 C.冒 D.窜)来,嫩嫩的,绿绿的。
(2)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     (A.金黄 B.土黄 C.亮黄 D.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3)小村庄的房顶上     (A.落 B.堆 C.卧 D.铺)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4)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A.散 B.长 C.铺 D.缀)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5、全是过大年习俗的一项是(  )(2分)
A.包饺子、守岁、贴春联、赏月
B.喝雄黄酒、拜年、换门神、磕辞岁头
C.包饺子、贴春联、挂艾叶菖蒲、拜年
D.贴对联、拜年、吃腊八粥、送灶王爷
6、在诗句的后面写出所涉及的历史人物、风俗或传统节日。(4分)
(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4)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
7、按要求默写。(6分)
(1)《十五夜望月》中诗人由月宫的凄清,引入怀人之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春季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用学过的对联知识,将左面的上联和右面下联连接起来。(4分)
柳眼才舒芳草地        桃腮正晕碧云天
春回大地千峰秀 风帆暮载锦鳞归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渔歌晓迎红日出 日暖神州万木荣
9、将下面一段话按顺序衔接起来。(以序号标示)(3分)
(1)由于依荷生长的时节跟端午节遇上,荷叶便当上包裹粽子的好材料。
(2)长大了,这个感觉没有了。
(3)但与其说它是裹粽的好材料,不如说它是一个重要的调味项目。
(4)之后每看到荷塘上的荷叶,总会想起母亲亲手包的荷叶粽。
(5)小时候,其实最害怕走近荷塘旁,总觉得遍布荷叶的荷塘幽深深的,多看两眼,简直毛孔直竖.
10、口语交际。(3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到网上去检索、去阅读已成为我们学习的又一种方式。但是有些家长却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上网而耽误了功课。如果是你,你将如何说服你的父母,打消他们的顾虑呢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1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歌,指出诗歌中加点的词的含义。(3分)
惊( ) 清( ) 芒(  )处(  ) 露(  ) 小(  )
12.“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3分)
13.这里介绍了过年的哪些风俗?你家乡过年时还有哪些不同风俗?请选择一两例来说说。(3分)
14.想一想,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饱享一年的劳动果实之外,还寄托着哪些期盼?(2分)
15.“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为什么“舍不得吃”?(2分)
( 二)爷爷的伞柄
我六岁那年,房梁上挂起了一根淡黄色的伞柄。
爷爷说我,家里最小,淘气过火,特立此为家规。并指着梁上的伞柄,说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方圆。
我暗自好笑。隔壁张阿姨家不是也是一根鸡毛掸子,几时用来打过她孩子啦。自然,吵闹打架还是不少,上门诉苦的人也不少。爷爷一恼之下,举起伞柄,狠狠地打了下来。我吓得哭了起来。咦,不痛,爷爷的伞柄只是轻轻地碰了一下我的屁股。我说呢,那根伞柄是用来吓唬我的。
有一天,外面下着雨。我站在阳台上,见有人撑着油纸伞走过,便扔下了一只煤球。“啪”,油纸伞破了,露出了一个窟窿。那人放倒伞,抬头往上瞧。我慌忙躲到床底下的大澡盆里。一会儿,那人和楼下的老伯上来了,不见人影,说了好多恼火的话。我看到那双大胶鞋在床沿边上移来移去,十分地害怕。还是老伯说了不少好话,那人才走了。
晚上,爷爷回来了,老伯告诉了他。爷爷绷着个脸,责令我趴在圆凳上。好啊,我嬉皮笑脸地扯下小裤衩,屁股翘得高高的,爷爷取下那根伞柄,“噼啪噼啪”,猛抽了好几下。这次爷爷来真的了。我大哭了起来。屁股上留下一条条红杠杠。好几天,我的屁股一沾凳子就疼。
我开始怨恨起爷爷,也怨恨起那根淡黄的伞柄。乘着爷爷外出,我爬上凳子,拿下那根伞柄,跑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扔了。这下可以不挨打了。没想到,爷爷是修伞的,伞柄根本扔不完的。爷爷笑笑,新的一根淡黄色的伞柄又挂了上去,且挂在更高处。
那根梁上的伞柄,使我变得乖巧了。后来,爷爷病倒了,只能呼呼地喘着大气,叫道:“伞柄、伞柄。”我望着躺在床上的爷爷直笑,还做着鬼脸逗他。再后来,爷爷死了。临死之前,爷爷无力的手掌抚摸着我的头,脸上流淌着泪水,说:“要乖……那次,爷爷打疼你了。”
现在,我也做起了大人。女儿也像我小时候那样调皮。疼爱之时,总是落不下大大的手掌。恼火至极,便也想像爷爷那样,在房梁上挂一根淡黄色的伞柄。
16、爷爷在房梁上挂起一根伞柄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2分)
17、结合第三段的“假打”(轻碰)、第五段的“真打”(猛抽)、体味爷爷教育后代的方法和特点。(3分)
18、第六段写“我”“开始怨恨起爷爷”,于是趁他外出,偷偷把那根伞柄扔得远远的,并以为“这下可以不挨打了”。请问:这个动作和这种想法表现了小孩子的什么特点 (3分)
19、爷爷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方圆”,而“那根伞柄”,的确“使我变得乖巧了”。可现在教育主张父子(母女)平等,提倡沟通引导,反对打骂。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请谈谈你的观点。(3分)
20、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中分别打上“√”或“×”(2分)
A.第三段中,能与第二段中“淘气过火”形成照应的语句是“吵闹打架还是不少,上门诉苦的人也不少”。(  )
B.第五段中,爷爷“责令我趴在圆凳上”,“我”不但不害怕,反而“嬉皮笑脸”、“屁股翘得高高的”,其原因是“我”认为爷爷又会像以往一样,不是真打,而是吓唬“我”。(  )
C.爷爷临死之前,说:“……那次,爷爷打疼你了。”这表明,爷爷对那次重责孙子事件一直有负疚感,他认为那次重打打得不对。(  )
D.结尾段中写“恼火至极,便也想像爷爷那样,在房梁上挂一根淡黄色的伞柄”,这表明,作者对爷爷设立家规这千做法持的是肯定态度。(  )
三、文言文阅读(11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23.学习完本文,你会联想到李白的哪一首诗 ?(2分)
2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写作。45分
(1)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或寻根问祖、寄托哀思;或体现民族精神、寄寓美好祝愿。你对这些节日一定很熟悉,对节日里的民风民俗一定有独特的感受。请以“节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2)题目:最高的奖赏
要求: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任选一题)
题 目 :
                                  100
                                 200
                                 300
                                 400
"
                                 500
                                 600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勿。。。。。。。。。答。。。。。。。。。题。。。200811.5。。。。。。。。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勿。。。。。。。。。答。。。。。。。。。题。。。200811.5。。。。。。。。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勿。。。。。。。。。答。。。。。。。。。题。。。200811.5。。。。。。。。
三峡大坝 新 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