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兴泾回中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
第三次月考试题
时间:120分钟 卷面4分,总分为120分 (出卷人:张小平)
一、积累(29分)
1、诗海拾贝(8分)
(1) ,志在千里。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3) ,似曾相识燕归来。 (4)散入珠帘湿罗幕, 。
(5)俱怀逸兴壮思飞 。 (6)怀旧空吟闻笛赋, 。
(7)蒹葭苍苍, 。 (8)不畏浮云遮望眼, 。
2、百花联珠(3分)
随心所欲→欲擒故纵→纵虎归山→山 → →
3. 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任选一组(2分)
(1)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数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
(2)清风明月本无价,临近的水渺远的山,皆有情意。
改后为:清风明月本无价, 。
4、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依照范例,从下面提供的形近字中,选择两组,发挥想像,分别写出一句有哲理的话,句子中要尽量包含提供的两个字。(2分)
范例:“师”与“帅”
例一:教师的身份和作用如同元帅一样,只是戴着礼帽,多了一些文质彬彬的儒雅气质。
例二:教师就如同元帅一样,在课堂上应该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让学生冲锋陷阵、攻城略地。
“人”与“大” 、“上”与“下”、“玉”与“主”、“心”与“必”
5、简要概括下列图表中所反映的信息。(不超过30个字)(3分)
几百年来冰核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6、你也会写诗:请另选事物(如水滴、垂柳等)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4分)
小草
没有花朵的艳丽,
没有身躯的伟岸,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什么是顽强。
7、 探究王国(2分) 请写出下列小故事中隐含的大道理
小故事:有一位妇人梦见自己走进一家新型的商店,不可思议的是,框台后面站着的竟然是一位天使。“您都卖些什么?”妇人兴奋地问道。“您心中所想要的一切。”妇人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决定要了一些人心最渴望的:“我要买平安、快乐、智慧以及坚强。现在就可以提货吗?”天使含笑着说:“孩子,我想你弄错了,我们这里不卖果子,只卖种子。”
大道理:
8、读书与积累。(5分)
(1) 请在下列名言中任选两句,写出它们分别出自哪部(篇)作品。(2分)
①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③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选择第 和第 句,它们分别出自 和 。
(2)根据下列提示填空。(3分)
①书中描写了一个勇于挑战的冒险者,他流落荒岛28年,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填作家名)。
②他是梁山泊的军师,足智多谋,在108条好汉中排名第三,这个人是 (填人名)。
③《三国演义》中表现关羽意志刚强、胆气过人、不惧疼痛的故事是 。
二、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1) 天 下 苦 秦 久 矣 (2) 腰 白 玉 之 环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 (2)云归而岩穴暝 ( )
(3)宠辱偕忘 ( ) (4)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
11.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12《岳阳楼记》中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 ”(2分)
13.在《醉翁亭记》中,作者为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4.《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5分)
读 书 与 思 考 钟敬文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 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 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作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选自2002年3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先回答:第③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再选择其中的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结合语境,在文章第③段结尾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2分)
18.文章用名言警句论述了读书时思考的作用。请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另写两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文章,填充下面读书卡片(其中“内容摘要”一项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分)
读书卡片类别:文化教育 编号:001 题目: 作者: 出处:2002年3月16日《中国教育报》 内容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 1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3分)
①科学家认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尽管世卫组织29日提高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警戒级别,而且卫生官员也证实美国出现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但研究病毒的科学家们却渐渐达成共识,认为目前的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引起疫病大流行的那些病毒那么致命。
②事实上,上月底首先在加州圣迭戈和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其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③众所周知,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在任何时候突变,成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爆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④田纳西州流感病毒学专家理查德 维比说:“这种病毒与1918年的致命性病毒完全没法相比。”1918年暴发的流感造成全球大约5000万人死亡。
⑤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相似这一点是不祥之兆。它们都是在春天流感季节的末尾出现,两者似乎都是重点袭击年轻人和健康人,而不是老年人和婴幼儿,而且它们都是H1N1变种,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两个关键的蛋白类型,这两个蛋白类型主要决定着病毒的传染力和扩散力。
⑥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和国家卫生研究院周一上午公布了加州和德克萨斯州病人身上病毒的基因序列,成千上万的科学家立即开始下载那些信息。他们把病人身上的病毒(1918年的病毒和禽流感病毒H5N1D等)进行对比,之后发表了令人欣慰的消息。
⑦纽约西纳山医疗中心微生物学家彼得 帕勒斯说:“这种病毒缺少某些特征”。尤其突出的是,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那种氨基酸似乎会导致肺部增生病毒粒子使之更致命。
⑧佐治亚大学流感专家拉尔夫 特里普说,对这种病毒蛋白类型的初步分析表明,经历过1957年那场流感的人可能对这种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1957年的那场流感疫情造成全球约200万人死亡。
⑨这或许可以解释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上这种病毒的原因。迄今,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最为严重。 (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5月)
20.科学家提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你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吗?(2分)
2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2分)
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爆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渠道
可能
22. 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人们认为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有哪些相似之处?(3分)
23.在第④和第⑤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来解释“甲型H1N1流感”的特征?你觉得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4.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3分)
材料一:四川省新闻办公室2009年5月17日下午宣布:与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包某某接触的最后一批人员解除医学观察,患者包某某也同时治愈出院。(《钱江晚报》)
材料二:2009年5月17日,北京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我国内地第三例输入性确诊病例。患者为女性,18岁,北京人。5月11日13时50分乘坐美国大陆航空公司C089航班到达北京。北京市卫生部门及时开展了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全部密切接触者均已查明并进行了医学观察,未发现不适症状。(《人民日报》)
三、作文(45分)任选一题作文。
(1)《当我面对__________的时候》
(2)有人问:“‘0’是什么 ”音乐家说:“0是休止符。”数学家说:“0是零,是圆。”诗人说:“0是朝阳,满月。”摩登女郎则说:“它是耳环、项链、戒指、手镯。”? 同样是“0”,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联想,在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对于“0”,你是如何看的
?? 请以“0”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密
封
线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密
封
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