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06 10:1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0 m/s,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经3 s后,其末速度大小(  )



A. 一定为35 m/s
B. 一定5 m/s
C. 不可能为35 m/s
D. 可能为5 m/s



2.杂技演员每隔相等时间向上抛一小球,若每个小球上升高度都是1.25米,他一共有4个小球,要想使节目连续不断表演下去,在他的手中总要有一个小球停留,则每个小球在手中停留的时间是(g取10 m/s2)(  )



A.s
B.s
C.s
D.s



3.一质点沿x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 该质点在t=0到t=2 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6 m
B. 该质点在t=1 s时的速度大小为2 m/s D. 该质点在t=0时速度为零
4.以10 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4 m/s2,则(  )



A. 刹车后2秒的位移为28 m
B. 刹车后2秒的位移为12.5 m
C. 刹车后3秒的位移为12 m
D. 刹车后3秒的位移为12.5 m



5.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B点时,所用时间为t,且已知AB长度和BC长度之比为3∶1,则物体从B滑到C所用时间(  )




A.
B.t
C.t
D. 2t



6.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 s、第2个2 s和第5 s内三段位移大小之比为(  )



A. 2∶6∶5
B. 2∶8∶7
C. 4∶12∶9
D. 2∶2∶1



7.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6 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当t=4 s时两车相遇
B. 当t=12 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C. 两车有两次相遇
D. 两车有三次相遇



8.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



A. 路程为25 m
B. 平均速度大小为5 m/s,方向向上
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 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下



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 s这段时间内(  )




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 4 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
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 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2 m



10.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
A. 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算出加速度
B.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
C.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的值用公式a=算出加速度
D. 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11.如图所示,将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b从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放,两球恰在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球a竖直上抛的最大高度为h
B. 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
C. 相遇时球a的速度小于球b的速度
D. 两球同时落地



12.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是x=4t+2t2,x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



A. 4 m/s与2 m/s2
B. 0与4 m/s2
C. 4 m/s与4 m/s2
D. 4 m/s与0



二、实验题(共1小题)
13.自由落体仪如图所示,其主体是一个有刻度的立柱,其上装有磁式吸球器、光电门1、光电门2、捕球器、小钢球(直径d=1 cm),利用自由落体仪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自由落体仪直立于水平地面上,调节水平底座使立柱竖直,固定好吸球器.
②适当调节两光电门1、2的位置,由刻度尺读出两光电门的高度差为h1,用吸球器控制使小球自由下落,由光电计时器读出小球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的时间,重复数次,求出时间的平均值为t1.
③光电门1不动,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由刻度尺读出两光电门的高度差为h2,用吸球器控制使小球自由下落,由光电计时器读出小球由光电门1到光电门2的时间,重复数次,求出时间的平均值为t2.
④计算重力加速度值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③中光电门1保持不动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保证小球每次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的时间相同
B.保证小球每次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相同
C.保证小球每次通过光电门1时的重力加速度相同
(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重力加速度值g=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4.正以v=30 m/s的速度运行中的列车,接到前方小站的请求:在该站停靠2分钟接一位危重病人上车,司机决定以加速度a1=0.6 m/s2匀减速运动到小站,停车2分钟后以a2=1.0 m/s2匀加速起动,恢复到原来的速度行驶,试问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了多少时间?
15.某物体以v0=1.2 m/s的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5 s内物体的位移为2.1 m.求物体的加速度和8 s内的位移.
16.火车刹车后7 s停下来,设火车匀减速运动的最后1 s内的位移是2 m,则刹车全过程中的位移是多少米?
四、填空题(共3小题)
17.如图所示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打点计时器两限位孔不在同一竖直线上,使纸带通过时受到较大阻力,这样会导致测得的重力加速度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18.有位同学利用DIS实验来测小车的加速度:他做了一个U型遮光板,遮光片宽度为5 mm,两遮光片间的透光部分距离为10 cm,如图所示.将此遮光板装在小车上,实验时测得两次遮光时间分别为t1=0.100 s,t2=0.050 s,则第一个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平均大小为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______m/s2.

19.海滨浴场的滑梯从顶端到入水处的距离约为12 m,一人在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下,在第1 s内的位移为0.75 m,则人的加速度为________,人在整个滑梯上滑下的时间为________,人入水时的速度为________,在整个滑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答案
1. D 2. C 3. D 4.D 5. B 6. C 7. D 8. B 9. C 10. C 11. C 12. C
+2t2,得出v0=4 m/s,a=4 m/s2,C正确
13.【答案】(1)B (2)
14.【答案】160 s.
15.【答案】0.2 m/s2 16 m
16.【答案】98 m
17.【答案】偏小
18.【答案】0.050 3.75×10-2
19.【答案】1.5 m/s2 4 s 6 m/s 3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