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合格性考试 模块过关检测 必修1 模块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合格性考试 模块过关检测 必修1 模块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05 18:49:06

文档简介

必修1 模块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A 第1题,“玉兔二号”探月车在月面上,不属于天体;而位于奔月轨道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鹊桥”中继卫星、月球为独立于宇宙空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属于天体。第2题,地球表面具有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第3题,北京时间(东八区)为1月3日10时26分,则纽约(西五区)此时的区时为1月3日10时26分-(5+8),即1月2日21:26。第4题,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A项正确;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外部大气层,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平均为11年,黑子和耀斑是两种主要的太阳活动方式,但还有太阳风等,故B、C、D项错误。
5.B 6.C 第5题,图中甲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故应是副极地低气压带;乙气流下沉,应是极地高气压带,③应是极地东风带,如果在北半球,则是东北风,在南半球则是东南风,①处风向可能是西北风或西南风,故A错,B正确;副极地低气压带成因是动力因素,C错;乙位于极地附近,气团性质为干冷,故D错。第6题,海陆间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环节是地表径流。其中①是水汽输送,②是降水,③是地表径流,④是蒸发。
7.A 8.B 9.C 第7题,根据表中天气状况判断,25日全天有雨。阴雨天大气厚度大,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导致太阳辐射量小,白天温度不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导致夜晚降温慢,气温高,日温差较小,A正确,B、C、D错误。第8题,根据表格内容,这几天气温下降,吹北风或偏北风,有阴雨天气,应是受冷锋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是由暖锋造成的,故A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由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故D错;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是由热带气旋造成的,故C错;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冬季爆发的寒潮都是由冷锋造成的,故B正确。第9题,此时,北半球是冬季,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C对,D错。冬季东亚吹西北风,南亚吹东北风,A、B错。
10.A 11.D 第10题,①是由其他圈层指向大气圈,应为蒸发;②为生物圈指向大气圈,应为植物的蒸腾作用;③为大气圈指向其他圈层,应为大气降水;④为岩石圈指向水圈,应为径流,结合选项A正确。第11题,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各个环节都可产生影响,但是对径流的影响最大,故D正确。
12.C 13.C 第12题,月累积径流量是某一月及其以前各月的径流量之和,由图可知7~9月月累积径流量曲线倾斜角度最大,说明该时期降水量大,河流水量迅速增加,形成汛期,故选项C正确。第13题,在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季节变化小,而且补给水量小;冰川融水、积雪融水受气温影响大,积雪融水多发生在春季,冰川融水一般夏季即北半球的6、7、8月份补给量较大;降水补给主要在雨季,我国降水集中于7~8月,故选项C正确。
14.B 15.B 第14题,根据图示等温线的分布判断,越往北气温越高,故判断图示位于南半球;图示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即“凸高为低”,反映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判断为当地的冬季。第15题,洋流流向应与等温线凸向一致,故根据图示的洋流凸向可判断,虚线处的洋流自南向北流,为南半球的寒流,故只有秘鲁寒流符合。
16.D 我国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以热量条件为基础,故D正确。
17.B 18.D 第17题,页岩气和可燃冰主要埋藏于沉积岩,B正确。第18题,可燃冰可部分替代石油,A错;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开发成本高,B错;页油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C错;页岩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清洁能源,D正确。
19.A 20.D 第19题,M处岩层向上凸,为背斜;N处岩层向下凹,为向斜。第20题,花岗岩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侵入了①②③④岩层,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这四种岩层。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位于南亚印度半岛地区,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活动频繁。第(2)题,印度半岛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半岛沿海是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热带雨林带,半岛中部是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热带草原带,半岛内陆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热带荒漠带。第(3)题,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进退强弱的影响,水旱灾害频发。
答案:(1)位于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4分)
(2)热带季风 热带荒漠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8分)
(3)降水的年际变化大;西南季风强的年份,雨水过多,易造成水灾;西南季风弱的年份,雨水不足,易造成旱灾。(8分)
22.解析:第(1)题,随海拔变化,植被景观有明显差异,反映的是垂直地带性规律。随着海拔的上升,热量和水分都发生变化,自然景观也随之发生变化。第(2)题,从盐湖城至纽约,是从内陆到沿海的一个过程,受海洋影响逐渐增强,降水增多。盐湖城附近向东年降水量逐渐增多;原因是随着距大西洋越来越近,获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越来越多,降水量逐渐增多。第(3)题,气温年较差的大小主要受纬度、气候、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的影响。旧金山纬度相对较低;地处沿海,受海洋调节作用大;冬季受来自低纬太平洋的西风影响,气温相对较高,夏季受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的降温作用,气温相对较低,所以气温年较差较小。第(4)题,读图可知,大峡谷两侧的岩石具有层理结构,故可判断为沉积岩。峡谷主要受长期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答案:(1)规律:垂直地带性规律。原因:随着海拔的上升,热量和水分都发生变化,自然景观也随之发生变化。(4分)
(2)特点:从盐湖城附近向东年降水量逐渐增多。 原因:随着距大西洋越来越近,获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越来越多,降水量逐渐增多。(4分)
(3)旧金山纬度相对较低;地处沿海,受海洋调节作用大。冬季受来自低纬太平洋的西风影响,气温相对较高。夏季受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的降温作用,气温相对较低,所以气温年较差较小。(6分)
(4)类型:沉积岩。 依据:从图片看出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原因:科罗拉多大峡谷由于长期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6分)
必修1 模块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于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顺利着陆。随后,“嫦娥四号”探测器向位于月球同步轨道的“鹊桥”中继卫星发送了月球表面的照片。一天后,嫦娥四号探测器释放“玉兔二号”探月车到月面进行考察。据此回答1~4题: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位于奔月轨道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 B.“鹊桥”中继卫星
C.“玉兔二号”探月车 D.月球
2.“玉兔二号”探月车回传的数据表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十分巨大。而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③地球大气中具有臭氧层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位于美国纽约的小明一家也在电视前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纽约(西五区)此时的区时是(  )
A.1月3日7:26 B.1月3日13:26
C.1月2日22:26 D.1月2日21:26
4.此次科学考察中的所有探测器和探月车都依靠太阳能帆板提供电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
B.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内部
C.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平均为10年
D.只有黑子和耀斑两种太阳活动方式
  图示表示不同地理事物的运动与关系。读图,回答5~6题:
5.若此图表示高纬大气环流示意图,甲、乙在近地面,则(  )
A.①处风向为西北风 B.③表示极地东风带
C.甲气压带的成因是热力因素 D.乙气压带控制下气团性质为热干
6.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塑造地表形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表,回答7~9题:
日期
天气状况
气温
风力风向
12月23日
雾/多云
7℃/-1℃
北风≤3级/东风≤3级
12月24日
多云/小雨
5℃/0℃
东风≤3级/东风≤3级
12月25日
小雨/小雨
4℃/2℃
北风≤3级/北风≤3级
12月26日
小雨/多云
4℃/-3℃
北风3~4级/北风3~4级
7.比较表中数据,分析12月25日该地日温差小的原因是(  )
A.大气逆辐射强 B.地面辐射强 C.太阳辐射强 D.大气逆辐射弱
8.该表格反映的天气系统易造成(  )
A.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 B.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9.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亚吹东南风
B.南亚吹西南风
C.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D.亚洲(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①②③④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蒸发 蒸腾 降水 径流 B.蒸腾 蒸发 降水 径流
C.降水 蒸腾 蒸发 径流 D.蒸发 降水 蒸腾 径流
11.下列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水文站月累积径流量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从图中可知,该水文站的汛期主要集中在(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13.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地下水 B.冰川融水 C.降水 D.积雪融水
  读“海陆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洋流)”,回答14~15题:
14.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北半球的冬季 B.此图表示南半球的冬季
C.此图表示北半球的夏季 D.此图表示南半球的夏季
15.此洋流可能是(  )
A.巴西暖流 B.秘鲁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阿拉斯加暖流
16.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近几年,美国成功进行了页岩气革命。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页岩气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据此回答17~18题:
17.页岩气和可燃冰主要埋藏于(  )
A.变质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可完全替代石油 B.可燃冰开发成本低
C.页油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D.页岩气属于清洁能源
  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M、N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背斜、向斜 B.向斜、背斜 C.断层、背斜 D.断层、向斜
20.图中花岗岩的形成(  )
A.属于沉积作用 B.属于变质作用 C.早于岩层② D.是最晚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示地区北部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4分)
(2)图示地区气候类型多样,但以      气候为主;降水量在东西方向上差异很大,表现在自然带上①地为       带,②地为       带,③地为       带。(8分)?
(3)从气候角度,分析说明图中甲国水旱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8分)
22.美国国土辽阔,东西绵长,自然景观迥异。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纽约至旧金山铁路横贯美国东西两岸。小明利用暑假到美国旅游,先驾车从旧金山到盐湖城。期间,他游览了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之后,再乘火车到了纽约。
材料二 纽约至旧金山铁路沿线部分城市资料表。
铁路沿线部分城市资料表
城市
经纬度位置
海拔
1月气温
7月气温
年降水量
旧金山
37.5°N,122°W
2 m
9.1℃
17.8℃
565 mm
盐湖城
41°N,112°W
1 287 m
-2.2℃
22.5℃
380 mm
芝加哥
42°N,88°W
205 m
-6.1℃
23.0℃
965 mm
纽约
41°N,74°W
4 m
-0.4℃
24.2℃
1 056 mm
(1)小明驾车从旧金山到盐湖城的途中,发现某些地区随海拔变化,植被景观有明显差异,这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2)小明发现铁路沿线自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变化,这与降水差异有关。说明从盐湖城至纽约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
(3)铁路沿线城市中,旧金山的气温年较差较小,分析其原因。(6分)
(4)科罗拉多大峡谷素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根据景观图片判断大峡谷两侧的岩石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原因。(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