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永春县实验小学 林艺苹
教材分析:
《正负数》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主要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师大版新课标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出现了这一崭新的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教材的第一课时仅仅是利用“温度”这一个情境来初步地认识负数,第二课时才进一步揭示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扩充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感受正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让学生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的量及对“0”意义的再认识是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我们设计时,关注了以下几点;
1、通过微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2、让学生汇报观看微课的体会,引导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梳理,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负数所表示的意义。
3、拓展练习难度由易到难,借助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2、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谈谈收获
同学们,看了《正负数》的微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正数、负数。
(板书:正数 负数)
生:我知道了比海平面高的计作正数,比海平面低的记作负数。
(板书:比海平面高 比海平面低)
生:竞赛时答对记作正数,答错记作负数。
(板书:答对 答错)
生:商店盈利记作正数,亏损记作负数。
(板书:盈利 亏损)
生:存折上的存入记作正数,支出记作负数。
(板书:存入 支出)
师小结:刚才我们所说的每一组数据都是两个意义相反的量,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让学生加深了解负数的意义。】
二、答疑解惑
1、0为什么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进行理解:
在表示海拔高度时,0表示与海平面一样高,既不比海平面高,又不比海平面低。
在知识竞赛时,0表示既不得分,也不扣分。
在记账时,0表示既不盈利,也不亏损。
小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在答疑解惑中,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在学生理性认识了相反意义的量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时,对0的归属“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做了阐述分析。让学生感悟到“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直观、具体的思考,把正负数大小的比较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
2、风速-1.5米/秒表示什么意思?
我们用正数表示顺风,那么-1.5米/秒表示逆风1.5米/秒。
3、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正、负数?
如:表示楼层,地上的用正数,地下的用负数。
表示上、下车人数,上车人数用正数,下车人数用负数。
表示比赛,赢一局用正数,输一局用负数。
三、拓展练习
1、请你在表格内用正负数记录乐乐家的收支情况。
2.下图每格表示100米,笑笑刚开始的位置在自己家。
(1)笑笑从家向东行300米记作________米,那么她 从家向西行500米记作_________米。
如果笑笑现在在超市,说明她从家向________行了________米,可以表示为________米。
3.淘气班同学跳绳成绩平均每分80下。如果把平均成绩每分80下记作“0下”,想一想,填一填。
笑笑
淘气
奇思
妙想
成绩/下
79
80
72
91
记作/下
如果笑笑学校同学跳绳平均成绩为每分70下,笑笑的成绩又记作什么呢?
4、羽毛球的重量
比赛用羽毛球规定了标准重量,四只羽毛球称重和标准重量比较后记录为:1号球-0.35克、2号球0克、3号球+0.7克、4号球-0.2克。
(1)2号球真的就重0克吗?
(2)几号羽毛球最重?为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由课内到课外,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负数的意义。练习难度由易到难,借助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羽毛球的重量这一环节,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了对正、负数的理解。】
四、总结提高
1、介绍我国古代对负数的记载
2、请看这句名言:
季米特洛夫的正负号
著名的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季米特洛夫在评价一天的工作时说:“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则进步;倘若是“—”,就得吸取教训,采取措施。”
同学们,你们可以对自己今天的表现加上正号或者负号。
【设计意图:介绍我国古代对负数的记载,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化历史。用正号或负号来评价自己的表现,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正负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课时,它的上一课是《温度》,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从温度的知识中了解了一些生活中的正负数。知道了可以以0℃为分界线,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而且也已经知道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但并没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正负数》一课就是让学生在认识温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认识正负数以及0的特殊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一、课前我通过让学生观看《正负数》的微课,学生自然的感受到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对正、负数的意义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时先让学生汇报观看微课的体会,其实就是让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梳理,接着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0为什么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进一步理解正、负数所表示的意义。
三、拓展练习难度由易到难,借助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羽毛球的重量这一环节,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了对正、负数的理解。
总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尽可能地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并引领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努力争取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感受,做到人人参与学习,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