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 天》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第9课中的一节“欣赏评述”课程。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有492个石窟,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这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这些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能过欣赏、表现飞天的形象,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表现方法,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一课时
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我国的石窟艺术,感受飞天的艺术特点,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并摹画一幅飞天作品。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体验,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意识和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情感与态度:通过欣赏和体验活动,受到美的熏陶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重点:了解飞天的表现手法,感受传统艺术魅力
难点: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赏析、评述艺术作品的角度与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师:谁有什么方法让她飞起来。
2、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办法吗? 提问:我添加了什么,看!她飞起来喽(多媒体)
3、小结:我给她添加上了飘带让她飞上了天,这绝对是一个天才的想法,不过这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千年前的艺术家通过他们的智慧所创造的奇迹。像这样的艺术形象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它就是被世界称为古典艺术的隗宝——飞天
二、新授
1、初步感知多媒体展示
师:(1)它是“从千年的石窟中孕育而生”
(2)它是“从古印度文明中传承而来”
(3)主要描写的是“在佛教故事中掌管舞蹈飞花的天神——人们称她为香音神”她为庄严肃穆的佛国世界营造了端详欢乐的气氛。
(4)分布在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寺、甘肃敦煌莫高窟,其中甘肃敦煌莫高窟的飞天最具代表性。
深入感知
将飞天的壁画按时间艺术形象上划分三个时期,视频欣赏了解飞天三个时期的艺术特点。教师小结。
师将学生分为三组,根据学习问卷以及不同时期“飞天”的图片,分别探究飞天四个方面的演变历程。问卷及答案如下:
学生讨论完成后,师逐组深入地讲解问卷:
1、姿态的演变:矜持、端庄→轻盈、奔放,飘带越来越长、越来越飘逸。
2、绘画线条的演变:粗犷豪放→苍劲有力→柔软流畅,(板书:线条简练、充满动感)。
3、色彩的演变:朴素、大胆抽象→丰富华丽、使用了晕染法,使画面更加富有立体感。
三、学生模拟体验飞天壁画的修复工作
小结:飞天壁画通过千年才达到今天所见的规模,正因为如此,它也亲眼见证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风格的演变与传承,更为我们还原出中西方艺术交流融汇的历史面貌。不过,美丽的飞天壁画经历了太多的沧桑,现在褪色、损毁都很严重。现在有很多画家们都奔赴敦煌,去修补损坏的壁画,保护这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学们想不想也为飞天壁画的保护做点什么?
师创设修补飞天壁画的课堂情境,请学生现场体验画家们修复飞天壁画的工作,并在体验过后交流心得体会,从而升华课堂,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四、总结、拓展
欣赏一组在现代艺术中融入敦煌飞天元素的作品,如: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常沙娜和李游宇共同创作的《敦煌飞天斗笠碗》等等,将课堂兴趣延伸到课外,拉近飞天艺术与学生现代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播放现代舞《飞天》片段,课堂在美妙的音乐舞蹈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