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4课 趣味文字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4课 趣味文字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06 20:3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趣味文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第四课
课 型:设计、应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材分析:《趣味文字》是一节关于美术字设计基础的训练课。它与纯美术字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注重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避免了学科知识专业化。在教学中要紧扣“联想”突出趣味性、应用性,将汉字的笔画结构夸张、变形与自然物象特征相结合。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各种美术字体的特点,比较变体美术字并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提供“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了解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科的学习了解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结构甚至外型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 过程与方法:了解汉字的形意来源,感受蕴含在汉字中的智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意构思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了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时,体会汉字丰富的形象内涵,感受趣味文字对生活美化效果,激发民族自豪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欣赏生活中的趣味文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能用趣味化的手法表现文字。 教学难点: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尝试中,发展想象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
课前准备
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油画棒等
2、教具: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师生总结:四幅图片当中暗藏了有趣的文字,又体现了图片的特点,非常有意思。我们把这样的文字叫做趣味文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趣味文字,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引出课题:趣味文字
(设计意图:利用趣味化的方式导入,让学生学会观察与发现新知,并由此揭题。同时,一开始便利用个性化的范作导入更加激起学生学习“趣味文字”书写的兴趣。)
二、教学新知,了解方法。
1、了解什么是趣味文字
三个“花”字对比,(比一比,三个花字你最喜欢哪一个?)(大屏幕出示)让学生更加明确黑体字、宋体字、变体美术字的区别。
课件出示趣味文字定义:
趣味文字也叫变体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结构、字形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
2、例如:“澡”字(大屏幕出示趣味文字“澡”)
教师引领学生充字形、比划、结构、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讲解。
欣赏趣味文字,感受文字变化的乐趣。
师生共同总结趣味文字的特点及分类:
趣味文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具有形象、简洁、生动、有趣的特点。
趣味文字变化范围:字形变化 笔画变化 结构变化 象形变化 立体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汉字变形的乐趣,掌握汉字的外形特点与变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讨论探究“春夏秋冬”四字的书写变化。(大屏幕出示春夏秋冬四个趣味文字例字)
春——(嫩绿色、花朵)
夏——(水,游泳,蓝色)
秋——(色彩丰富,落叶)
冬——(白色,雪人)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述的过程,让学生对书写“趣味文字”的方法进一步地进行内化。提供学生“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教授方法,学习步骤 。
师示范,演示,并口述步骤 示范书写(叶)
布局,单线起稿
2. 装饰设计,并双勾线
3. 着色,巧用色彩搭配
4. 整体装饰完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直接的演示讲解,使学生深入的掌握汉字的变形方法。)
四、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接下来的时间老师就交给你们了,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上的设计要求,开动你们的脑筋动设计自己的名字吧!(课件出示要求,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实践活动中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从自己最熟悉的名字入手,学会设计一款属于自己的有趣的文字,从而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表意能力。
五、展示作品,互动讲评。
将完成的作品张贴与展示区,讲述创作过程。并说说你们的评选理由。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我们班的同学们真的太棒了,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把这些有趣的文字应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比如设计手抄报,黑板报,甚至可以给为学校阅览室设计一个有趣的门牌,好吗?下课!
七、收拾整理
课后反思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汉字的范畴也比较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录像图片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拉近学生与汉字艺术的距离,使美术课与其他学科得以交融,延伸。素材尽量选择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轻松参与,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表现自我机会。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教师多创设情境,从欣赏----分析-----绘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交流,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后,由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思考,讨论。从作业效果来看,取得较好的效果,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