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5 22:0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勤于探究、乐于合作, 善于交流的科学态度以及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科学习惯。
2. 让学生通过淀粉滴上碘酒会产生新物质并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科学记录的能力。
3. 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淀粉与碘酒能发生变色反应, 淀粉与唾液一起会生成新物质等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米饭、淀粉滴上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并利用这一特性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难点: 分析米饭和淀粉滴上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学准备: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几种常见的食物
教师演示。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出示米饭)这是什么?(板书:米饭)同学们平时都吃过米饭,你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米饭呢?
2、现在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比较一下米变成米饭后有哪些变化?在观察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这么几点:
(1)可以采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去观察。
(2)观察的时候,小组成员互相协助,记录员及时快速地反大家的发现记录在白纸上。
(3)等研究时间到音乐声响起时,请各级马上整理好自己组的记录,汇报员用手指表示自己小组的几点发现。
(以上内容小黑板出示)
3、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自己小组的发现,等到音乐声响起,各小组整理自己的发现。
生:米变成米饭后变胖了、变大了;米饭比米粘一些:米饭里面有水分;米饭的气味有点香香的,米没有这样的香味;米饭比米软;米粒有点透明的,米饭不透明;米粒在纸上很容易滑动,米饭不容易滑动。
(一)吃米饭、尝味道
1、品尝米饭:
我们先来做一件既简单又有趣的事——品尝米饭。谁先说说你印象中得米饭是什么味道?
但这次品尝可与平时不同哦,有几个任务要交给大家。仔细品尝,注意米饭在不同时间的味道变化:
(1)、刚放入口中时的味道。
(2)、咀嚼一到两分钟后的味道。
(3)、我们猜测变味的原因?
记住,每位同学都要品尝,可以边品尝边交流。
2、交流:
哪个组愿意来说说你的发现?
你们的发现和他们一样么?对,就是这个变化。
猜测一下,米饭中有什么物质才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3、分析:
(如果有学生说是“糖”,解释:如果是含有糖,那一放入口里,就马上感觉到甜,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那是糖在起作用么?)
对!米饭变甜是因为米饭中含有一种叫“淀粉”的物质。想了解得更多么,请打开课本第30页自由读一读“米饭是甜的么”。
谁来说说米饭为是么会变甜?
你也来说说。
说得好!
这就是米饭变甜的原因。
4、复习提升:
米饭出现的“甜味”是本来就有的么?
那么米饭在口腔里的变化是什么变化呢?
米饭变甜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在咀嚼中与唾液中的淀粉酶混合产生了麦芽糖。
(二)、认识观察淀粉
同学们,淀粉又名生粉,是家庭厨房的一种烹调用品,你看到过淀粉吗?
介绍淀粉。
学生观察,教师参与学生观察。
汇报交流。
(三)、 米饭、淀粉和碘酒
1、认识碘酒:
学生观察碘酒:
它是什么颜色的?
下面我们就用它来鉴别淀粉吧!
(强调实验中滴管的滴口不能碰到被检测物体。)
看清要求后就动手探究吧。
学生探究,教师参与交流并予以适当引导。
2、交流:
3、小结:
淀粉滴上碘酒会变成深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之一。
(四)、 寻找淀粉的踪迹。
汇报交流。
(及时纠正学生豆子不含淀粉的错误、抽学生展示操作方法)
同学们发现了么,豆子中也含有淀粉,之所以出现不同的结果,是因为部分同学在试验中没有将豆子剥开。
同学们,实验的效果与实验的时间长短、操作方法有关系,在以后的试验中同学们一定要细心、耐心、反复进行检测。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归纳总结。
三、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淀粉的知识,知道了淀粉和碘酒混合后会产生深蓝色的物质,那么谁来说说我开始表演的节目中有什么秘密呢?
[板书设计]
?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
??????? ???????依据:淀粉+碘酒????变蓝
?
???????? ??????寻找:淀粉的踪迹
?
?发现:淀粉的含量不同,蓝色的深浅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