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5 22:1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微小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过程与方法?
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教学重难点
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人的肉眼只看的大小的物体。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微小世界》讲了三方面内容:1、放大镜——昆虫、晶体。2、显微镜——细胞、微生物。3、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取得的一些成果。从而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秘密。
放大镜
师: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工具之一,比如公安人员、精密仪器修理工、农业科技人员、考古学家、老年人看书………
师:那么,怎样使用放大镜来观察呢?
生:(镜动):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生:(物动):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师:通过用放大镜观察图片上苍蝇的复眼和观察电视屏幕同学们有哪些新发现?
生: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细微之处。
生: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是由红、绿、蓝三色小点组成。
师:放大镜有什么特点呢?
生: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师:玻璃、平面镜、放大镜,有什么区别呢?
生:玻璃虽然透明,但不具备中间厚、边缘薄。平面镜不透明。只有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师: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
生: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面的凸度有关,与镜片直接大小无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此外,中间凸起,且透明的物体都能放大物体图像。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因此,人们把放大镜友叫做凸透镜。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师:认识了放大镜,我们就要学会使用它来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他有着不同的构造和本领。那么,同学们知道蝇的眼是什么眼吗?
生:蝇的眼睛是复眼。
师:蟋蟀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呢?
生: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师: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什么?
生: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师:昆虫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它的头上有一对触角。蝴蝶:棒状触角,蝗虫:线状触角,蚕蛾:羽毛状触角,天牛:鞭状触角,蚂蚁:膝状触角。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师:接下来我们复习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虫。通过下面的图片我们可以观察到蚜虫和草蛉虫的身体结构。同时书上也给我们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对象的方法:照片、绘图、文字。
放大镜下的晶体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各种晶体。我们发现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规则几何外形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吗?
生: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师: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师:除了观察晶体,我们还需要知道如何制作晶体。减少水分,同时我们还应该了解怎样制作一个大晶体。
师:前面三节课主要内容都与我们的放大镜有关,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对放大镜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
师:放大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这说明放大镜的凸和透。放大镜的功能放大物体的图像。针对这一内容书上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昆虫,包括苍蝇复眼、蟋蟀耳朵、蝴蝶鳞片、昆虫触角。第二是晶体,包括糖、味精、盐、碱面、冰、雪花。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一个是镜动,一个是物动。
怎样放的更大
师: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生:把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制成简易的显微镜。
师:为什么呢?
生: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的像进一步放大。
师:谁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发现了什么?
生:列文虎克,微生物。
师:显微镜是怎么发展的?
生:从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之后是扫描隧道显微镜。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师:显微镜发明以后,我们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各种生命。那么,1663年,英国科学家谁利用自制复合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什么。
生:罗伯特·胡克、细胞。
师:物体必须制成什么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怎样的。
生:玻片标本、薄而透明。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标本的制作过程。切——取——划——放
师:显微镜有哪些主要的组成部分?
生: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师:怎么知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呢?
生: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如15× 20=300。
师:怎样使用显微镜呢?
生:安放 — 对光 — 上片 — 调焦 — 观察。
师:使用显微镜遇到下面的问题该怎么办呢?比如: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呼呼的,什么也看不见。
生:原因是对光不好,应该调整反光镜,使之从目镜下能看到亮圈。
师:从目镜里只能看到亮圈,不能看到已经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央的标本玻片,怎么办?
生:原因是聚焦不好,应该调整调节旋扭,使之从目镜下能看清标本。
师:如果从目镜里看标本,发现标本并没在我们视野的正中央,而是在偏左(或右或上或下),我们应该怎样移动标本?
生:向左移动。
师:我们知道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师:用显微镜观察叶表皮上有什么?
生:气孔。
师:叶细胞中呢?
生:叶绿体。
师:通过显微镜我们还可以观察到血液细胞,口腔上皮细胞,苔藓类植物细胞。
师:我们知道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胞细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生命体细胞的作用:生长、发育、遗传、繁殖、消化、呼吸、排泄等。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师:如果我们要观察一滴水中的微生物,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
生:制作玻片标本。
师:如果我们在观察标本时发现微生物的游速过快,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
生:用吸水纸在盖玻片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
师: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那么,它们具体有什么特征?
生:①生活需要营养;②能进行呼吸;③能排出体内废物;④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师: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师:前面四课都讲的是与显微镜有关。现在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一是种类:包括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把物体图像放大到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二是构造: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反光镜、载物台等;三是使用方法:包括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四是作用:包括观察细胞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等功能,代表人物罗伯特·胡克。观察微生物,比如观察变形虫、草履虫、鼓藻等,干草培养微生物,制成玻片标本观察,代表人物列文虎克。
微小世界和我们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
师: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
师:请同学来说一说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了哪些成果?
生:1、发现细菌和病毒,并和它们进行争斗。2、生物技术——克隆羊。2、生物技术——克隆羊。4、袁隆平——水稻之父。5、利用微生物发酵提供和生产食物。6、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总结
师:观察工具在不断发展,我们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其最终目的都是用科学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十一)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
放大镜 显微镜 成果


昆虫、晶体 微生物、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