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生命世界三》教学设计
执教者:
教学风格:
尊重学生的想法,喜欢将课堂交给学生;亲切,与学生做朋友。
本课主要看点:
1.pad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
学生将观察结果用pad记录并上传,实现小组间的即时交流反馈。
2.探究课堂,学生由观察发现到提出问题。
3.水样、显微镜目镜、物镜等有结构材料的选择。
一、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六下《微小世界》单元17-18页。
二、教材分析:
微观世界是客观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但又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一个奇妙世界。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对微观世界一无所知,直到1675年,列文虎克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动物”,人类才推开微观世界的大门。在小学阶段引领孩子们走进微观世界,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奇妙的体验,也是对他们头脑中知识大厦建构的重要完善。
1.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是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生命世界的第三节课,在前两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把观察的目光投向微生物。与生物细胞相比,运动着的、活生生的微生物会令学生更感兴趣,同时,也会增加观察的难度。因此,教材把观察微生物放到用显微镜观察生命世界的最后一课,使观察基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使用显微镜的能力之基础上。考虑到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本课仅指导学生观察草履虫、小球藻等几种生活在水中的微生物的形态和行为。它们相对来说个体较大,结构较简单,生物特征较易发现。
2.本课的生命科学领域学习分析
生命科学领域在前期各年级均有所分布,分别是三年级《动物》、《植物》、《动物的生命周期》、《植物的生长变化》、四年级《新的生命》、《我们的身体》、五年级《生物与环境》,内容涉及生物的生命周期、形态结构、繁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等,通过这些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进而能识别生命体。在此基础上,本课对这些生命的基本特征加以总结和提升。
3.本课的微生物领域分析
微生物包括了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等一大类生物群体,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和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在四年级《食物》单元,教材编排了霉菌的认识和研究。初步向学生敞开了微生物的大门。而本课更是将微生物的范畴加以扩大,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
三、学情分析:
1.对于显微镜的使用
本课开始之前的前两课,主要内容为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生命世界二》一课的学习中,通过课堂录像,我们发现学生已经能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除此之外,学生比较熟悉装片的制作方法和原理。因此,在本课中,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装片的制作方法将不作为重点内容,教师只是对装片的制作方法稍加指导即可。
2.关于微生物
为了解学生对微生物的理解情况,我们在每班抽取几名学生进行访谈。我们发现,学生对微生物的概念停留在“微生物是用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层面上。事实上,有些微生物例如大草履虫和霉菌,是能用肉眼看见的,只是我们看的不太清楚罢了;另外,对于微生物的范畴,学生还都认为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对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学生并不知晓,究其原因,还是对于这些,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少,学生平时并没有亲自通过放大设备见过微生物。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重点放在这些微生物尤其是原生动物的观察和认识上。
3.关于生物的特征
我们采取访谈的方法来了解学生对生命特征的理解。基于生活和科学课的学习经验,学生基本可以列举说出石头、水这些物体都是没有生命的,大树等植物、蚂蚁等动物是有生命的。继续追问其原因后,我们对每项特征的人数进行统计,由多到少依次为运动、生长、繁殖,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提到了新陈代谢,没有学生提到细胞结构。这可能跟判断对象有关,目前为止学生接触的生命体,前三项足以使学生判断出它是否具有生命。在本课,教师要对生命特征加以总结提升。
4.关于画图能力
记录不仅仅是文字,科学图画也是适合小学生记录观察和与人分享信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更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之一。课前,我们让学生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通过对学生的作品分析,对学生的画图能力进行测查。在画图速度上,平均需要两分钟。这可能和对观察物体的熟悉程度、结构复杂程度有关;在画图质量上,学生基本能画出洋葱表皮的细胞结构。线条简洁,能排除无关信息,符合事实。这与前期的学习经验密切相关。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都画过蚂蚁、花的结构,通过这些课的学习,学生的画图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因此,在本课的科学画图技能培养上,我们不作重点,而是作为课下作业,要求学生继续拓展学习。
四、电子书包等信息技术对于本节课的意义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而科学探究的灵魂在于科学问题。我们认为,好的科学课学习,不是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
1.传统教学在本课教学的困难
在本课中,显微镜的使用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装片进行观察。每个学生的装片不同,因思维方式与习惯不同,每个学生的关注点也会有所差别。在每组学生将自己观察结果交流环节,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电子目镜演示、学生语言描述或画图来的方式来进行,效果十分有限。电子目镜需要连接电脑,数量有限,一般做个别样本展示之用,耗费时间且样本数量小;草履虫等水中微生物又是学生不熟悉的,平时没有见过的,单个学生通过语言,往往其他同学头脑中无法构建其描述的具体形象;学生画图又可能和真实情况有所差别;这就给学生研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目前,浙江的部分科学教室已经采取了手机或pad照相的方式来记录,但没有电子书包的网络平台支持,也无法实现快捷有效的交流。没有充分交流研讨,接下来的学习往往流于表面,不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探究程度并不高。
2.我们的思考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将pad和显微镜配合,记录跟踪水中微生物。通过电子书包的推屏与图片采集功能,实现了学生的即时交流,更重要的是,图片采集功能可以将学生观察结果全部汇总给大家看,扩大了样本的量。这样不仅能解决一部分学生问题,又能减少随机性事件,增加结果的准确性,还能激发学生产生更多的新问题。
另外,我们还应用了电子书包的讲解功能和提问功能(待开发),学生可以将问题或灵感火花随时进行记录,以便于教师随时给予反馈或整理,引导学生进行接下来的研究。
综上所述,有了电子书包提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有效,为探究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五、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pad记录并描述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六、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引入课题
视频演示,展示水中微生物状态,组织学生解释猜想实验现象
1.观察,思考。
2.对比观察池塘水与饮用水,发现池塘水浑浊,可能有微生物。
预设:猜想取自池塘的水中可能有杂质、微生物等。
1.形成取自池塘的水中可能有微生物存在的猜想。
2.形成微生物无法用肉眼观察,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认识。
观察水中微生物
第一次观察:
1.观察前指导:
①装片制作方法指导。
②学习任务指导。
提出观察、记录的要求。
2.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微生物。
3.组织学生汇报:观察到了什么?
4.pad分析整理学生记录结果,进行总结。
1.思考水中微生物装片制作方法。
2.阅读学习任务。
1.了解首次观察要求
2.进行分组观察,寻找微生物(拍照)。
3.Pad推屏,进行汇报交流。
1. 明确装片制作的方法及装片制作的方法。
2. 明晰学习任务。
3.明确水样中有哪几种微生物。
第二次观察:
1.提出观察要求:使用棉花,抑制微生物运动
2.组织学生分组观察。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1.进行分组观察。
2.录制视频
3.进行汇报交流。
?Pad照片放大,能观察到草履虫的纤毛、内部结构等
课堂小结及延伸
1.介绍水样来历。
2.介绍更多的微生物。
3.组织学生回顾课堂,进行总结。
1.了解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2.了解微生物种类繁多。
3.回顾总结,梳理观察收获。
1.教给学生培养微生物的方法,以便学生课后继续观察;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
2.开拓眼界,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微生物的兴趣。
3.梳理课堂。
作业
布置作业
将拍摄的照片带回家,画一画草履虫的结构。
巩固提升
七、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