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上生物 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 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05 19:2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合作意识淡薄,但学习热情高,而且生物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程,许多概念和术语都很陌生,而且新教材中的第一节探究实验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复杂的、主动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这节课包括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第一部分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对于刚接触生物的学生来说生物与环境是比较陌生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初步学会学习生物学的一些方法探究的过程,并通过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能力目标:
a.学会探究过程的认识,增强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
b.通过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b.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生活方式、道德观念。 
c.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难点: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区别
5.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和有关图片、视频
6.课时安排:1学时(45分钟)
7.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及时间
音乐、视频导入
师:播放音乐《好大的一棵树》,很快切换到《树》的视频
提问:从视频中我们看出随着四季的变化,树也发生了变化。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能影响环境吗?师:板书课题《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学生观察视频并分析讨论回答。
音乐和视频引起学生注意力从而引出所讲内容
土地种什么?
师:展示留守儿童的图片,在农村因为种地的收入较低,有些学生的家长外出务工。提问学生家里的地都是种什么?
师:你们猜一下老师会种什么?
师:老师会用种太阳,播放音乐《种太阳》。
师:带领全班齐唱啦啦啦,种太阳,啦啦啦种太阳....
师:放声歌唱,身心舒畅。尽管种地的收入很低,但是对于多数家庭而言。种地就是我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我们这个地方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就是玉米。我们的父母辛苦劳作,就是为了有好的收成。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一块玉米地,我们怎样玉米才能长好。我们可以收获丰硕的果实呢?
师:讨论结束,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板书学生回答的关键词(浇水、松土、施肥、锄草、喷洒农药、杀死害虫)
渗透法制教育《农药管理条例》
第三十五条 农药使用者应当保护环境,保护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种,不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道内丢弃农药、农药包装物或者清洗施药器械。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严禁使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玉米、白菜、小麦、萝卜、大豆、烤烟......)
六个大组的同学相互讨论如何种,怎样才能让玉米长得好。各组成员相互间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育学生不能歧视和欺负留守儿童
有生活实例引起学习兴趣
渗透法制教育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
光、空气、水分
土壤、温度、湿度
生物因素 :生
物彼此之间的
相互影响
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回答的答案中,我们发现阳光、水分、土壤、温度、杂草、害虫都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你分析一下这些因素有什么区别和不同???
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有些因素是生物(杂草、害虫)有些生物不是生物(阳光、水分、土壤....)
师:归纳总结得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区别。
师:提出问题我们前面知道杂草和害虫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农作物之间相互能不能影响生长???
师:展示图片种玉米有行距间距,同种生物之间有竞争和互助关系。
师:不同种生物之间有竞争关系,例如我们为农作物锄草。杂草和农作物就是竞争关系,请问同学们不同种生物之间还有哪些关系???
师;播放视频,从视频中可以得出不同种生物之间有捕食、竞争、无助的关系
师:拿出一块发霉的面包,提出问题为什么夏天面包容易发霉?引导学生作出合理的假设,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思考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举手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理解同种生物之间的互助
小组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派代表上台演示。
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引出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一学生分析讨论引出生物因素分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进一步解释生物因素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课堂总结和练习

通过土地的播种,我们知道了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生物因素 :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师:课件展示练习,学生思考完成。
学生回顾本节主要内容并完成练习
总结式的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我们的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
师;通过本节课我想告诉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为农作物松土、施肥、浇水、锄草,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非生物因素,什么是生物因素,他们只知道付出辛勤的汗水,就可以收获丰硕的果实。请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用成绩来回报我们辛苦劳作的父母!!!!
谢谢!
思考、回答问题!
用课堂知识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知道父母的艰辛!!
8.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非生物因素 :水、温度、土壤、阳光、空气等
生态因素 同种生物之间:互助;斗争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之间:互惠互利;捕食
9.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45分钟的时间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学生基本掌握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概念。学生能区别什么是生物因素,什么是非生物因素。但是和预期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就本节课而言作以下几点反思。
优点:
1、本节课脱离书本教材用学生的生活实例,种玉米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课堂当中渗透了德育,法制教育。
不足:
1、教师引导不够,课堂气氛较差,学生参与度不高。
2、课堂内容的过渡不自然,上下内容衔接不好。
3、活动安排不到位,实验器材太少。
4、自己出现了一些小口误,自己普通话不标准。
再教设计:
1、课堂的主线不做改变,就这种方式来上,但是细节上要作一些修改。
2、教师要加强课堂气氛的引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多准备实验器材,让更多的学生能动手参与活动。
3、在交流我们的收获的时候,应该多留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