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 林升(1106~1170),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人。大约生活在孝宗朝(1163~1189),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名诗有《题临安邸》。 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诗。
题临安邸:
题:写。
临安:南宋都城,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
邸:官府,官邸,旅店、客栈。诗中指旅店。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 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全长5米多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都城的繁华与富裕:风景如画、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富足安宁……但是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被俘成为阶下囚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人民流离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沦陷了,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过上了暖风袭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今天,仿佛就是汴州繁华似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萧条的今天,会不会变成杭州的明天?清明上河图题临安邸(dǐ)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ūn)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biàn)州。古诗欣赏诗词注解加油站古诗背景作者简介接龙游戏(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休:暂停﹑停止﹑罢休。
暖风:暖洋洋的春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的风,还暗指当时人们在西湖上那种花天酒地的淫靡之风。 (一语双关)
游人:游玩的人。这里暗指南宋朝廷中那些寻欢作乐的上层人物。
直:简直,差不多。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当时已被金兵侵占。
醉:沉醉。
理解注释山外有青山,楼外还有高楼西湖上的歌舞何时才能停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生情。 表达了当时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日陶醉于歌舞生平,醉生梦死生活的不满与谴责。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用“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又何时能开始? 暖洋洋的风把那些只顾吃喝玩乐权贵们吹得像喝醉了酒,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全诗翻译]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中那些游客整日轻歌曼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暖洋洋的风把那些只顾吃喝玩乐权贵们吹得像喝醉了酒,简直把杭州当作亡都的汴州了。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 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题临安邸(dǐ)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ūn)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biàn)州。 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极大地愤怒和对国家无穷的忧虑。 《题临安邸》这首诗描写了
西湖的美丽
景色及美景中统治者们醉生梦死的丑态, 《题临安邸》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2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课时《题临安邸》。(板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5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的出处、内容。
《题临安邸》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21课《古诗三首》中第二首诗内容。本文是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生,花天酒地,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林升眼见这种情况,内心既痛苦又愤慨,在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其次,教学目标的设定。
1、学会本诗中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借助教材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3、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最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我将教学重点设为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正确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难点是在领悟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二、说教法
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让学生品味诗句的韵味。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利用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3、启发式教学法,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点。
三、说学法
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理解诗句,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 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
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环节)解诗题,简介作者
师生合作理解诗题,交流对林升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林升诗歌的热情。
(第三环节)读古诗,有韵味。
1、通过复习学诗的方法,使学生对学诗方法重新认识。
2、读古诗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通过范读,老师对读诗方法再加以指导,使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韵味。
(第四环节)明诗意,悟诗情。
让学生自主理解诗句。
(1)第一句诗通过“山外青山”是怎样的山,“楼外楼”是怎样的楼,想象画面,体会杭州城的繁华、美丽,并指导学生读出赞叹的语气。
(2)第二句诗,诗人为什么说:“西湖的轻歌曼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因为南宋距离现在久远,学生难以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先让学生认识诗人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领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愤恨。
(3)第三句让学生深刻理解“熏”“醉”两字的精妙之处以及理解“暖风”和“游人”的意思,使学生体会到权贵们纵情声色,不顾国家及百姓死活。
(4)第四句诗通过权贵们生活和战争的图片对比,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诗人内心的愤怒。
(第五环节)总结全诗,感悟升华。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忧国的感情,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找些林升的古诗或爱国的诗句来读读。这样设置可以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又可以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
五、??????? 说板书设计。
因为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同时又是政治讽刺诗,我设计了权贵 醉生梦死及林升 忧国忧民这样的对比板书,使诗的中心得以突出。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