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上生物 5.5运输作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 5.5运输作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05 19:4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节 运输作用
【教学目标】
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以及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结合户外观察的长期性和困难性,培养坚韧不拨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教学难点】
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解决型
【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植物的根与茎相连,叶生在茎及其分枝上。因此,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必然是通过茎运输到叶和花中去的。
活动: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目的要求:
1.观察水分和无机盐在茎内的运输;
2.观察并识别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运输的部位
材料器具:
带叶的杨树枝条或凤仙花、稀释的红墨水(代替水分和无机盐)、带刻度有橡胶塞的锥形瓶、解剖刀、放大镜
方法步骤:
1.将节叶的杨树枝条进行相应的处理,甲剥掉树皮,乙不做任何处理,分别放在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放在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h。
2.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叶的变化和锥形瓶中水量的变化,并对你组的实验结果作出预测,将预测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3.实验结束后,将实际观察的结果,也填在下面的相应表格中,并与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实验材料处理
甲(剥掉树皮)
乙(保留树皮)
叶的
变化
水量
变化
叶的 水量
变化 变化
实验预测
实验观察
[来源:学#科#网Z#X#X#K]
实验结论
⑴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
⑵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
教师引入新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教师介绍目的要求
学生准备材料器具
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来源:Z,xx,k.Com]
学生将实验实际观察的结果,填在相应的表格中。将与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可采用情景创设来导入新课:从植物体整体生理功能的角度,提出富于思考性的问题。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怎样从根运输到其他部分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又是如何从叶运输到其他部分的?这样的探究性问题就是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进行“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活动时,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进一步设问:做出预测的依据是什么?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一致能得出什么结论?将实验结果与预测加以比较,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方向是什么?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部位在哪里?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全身,一部分用以维持生命活动,一部分储藏起来.根所需要的养料是由叶向下运输的,茎的哪部分结构运输有机物呢?
演示实验:观察枝瘤
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除约1CM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用刀轻刮木质部表面,然后用少许凡士林涂抹环切的部位。经过一二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而形成枝瘤。
结论:茎有运输有机物的功能,茎输导有机物的结构位于树皮的最里面,大部分有机养料是自上而下运输的。
教师出示演示实验[来源:学科网ZXXK]
学生进行观察
师生共同总结出结论。
演示“观察枝瘤”实验时,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枝瘤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从枝瘤的形成可判断有机物运输的方向,说出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活动:观察导管和筛管
目的要求:
1.识别导管的分布部位,辨认导管的结构特征.
2.识别筛管的分布部位,辨认筛管的结构特征。
材料器具:
南瓜茎纵切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1.用显微镜观察南瓜茎切片,识别导管和筛管分布的不同部位。[来源:学科网ZXXK]
2.辨认南瓜茎的不同导管,辨认筛管。
结论:
导管分子均是死细胞。
筛管分子是长形的活细胞。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教师提出目的要求。
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器具。
[来源:学*科*网Z*X*X*K]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并进行辨认。
学生进行总结。

“观察导管和筛管”的活动前,引导学生思考茎运输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具体结构基础;用显微镜观察南瓜茎纵切的玻片标本时,要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导管有哪些与其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相适应的特点?筛管有哪些与其输导有机物相适应的特点?
最后,教师通过设问"植物体其他部分是否也有导管和筛管"启发学生对植物体整体运输功能的结构基础的思考和认识。认识到导管和筛管分布在植物体全身,彼此连接和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完成植物体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