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地理 1.2人口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地理 1.2人口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06 09:3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人口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人口众多 ,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掌握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 东南多 , 西北少。
3、会计算人口密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分析人口分布图(柱状图、密度图)。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认识国情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高尚情操。
重点
我国人口的变化和我国人口的分布。
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最佳问题
解决方案
情境引入
由当前生活中人人都十分了解的严历计划生育政策导入“众多的人口”
教师: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教师充满激情,提出问题 , 我国为什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自主学习
一、人口数量:
《同步学习与探究》P9“主干知识”部分
二、人口的分布:
1.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_____人/平方千米。
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______,西部地区人口密度_____。
3.我国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大体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界线。
1、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
2、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
3、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合作展示
一、我国人口的变化
1、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为多少亿?
2、我国的人口增长有哪些特点?现在有什么特点?
3、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4、我国采取的人口措施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该措施有什么意义?
二、人口的分布
5、完成活动1,如何计算人口密度?
6、看图1.11,了解中国人口分布状况,稠密和稀疏的分界线经过哪里? 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条件有什么差异? 。
一、我国人口的变化
1、学生读课本了解我国现在人口状况。
2、读图1.9思考回答,分析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师结:人口基数大,增长趋势越来越快。
3、学生分组活动:分组(社会组,资源组,环境组,经济组)结合活动1并联系实际讨论(可以提示世界地理中学到有关内容)
师生结:带来影响:社会组:交通拥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学校卫生设施落后等,资源组:人均资源减少等,环境组:环境污染、恶化等,经济组:贫穷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等
4、学生讨论回答,并结合活动2分析实行计划生育意义,并补充计划生育的具体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晚婚晚育。
二、人口的分布
5、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P14的活动1中的表总结出计算人口密度的公式,据公式分组分别计算表中四省的人口密度,找四人道黑板演示。
6、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分界线,并
通过下表总结出东西的差异。
地形
降水
交通
城市
东部
西部
拓展应用
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答案,师生共同总结解决办法。
巩固训练
教师提出训练要求(时间、规范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
师生共同矫正补偿。
1、下列四幅人口增长曲线图,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
2、1995年中国内地第12亿个小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直到10年后的2005年1月6日,中国内地的第13亿个小公民出生,他整整比预计的迟来了4年。”推迟的原因是 ( )
A.人口死亡率高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负增长
D.大量人口迁移到国外
3、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是 ( )
A.城镇多、交通运输业发达 B.工商业发达
C.耕地多、气候适宜 D.外来移民多
4、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
A.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B.南方比北方少
C.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0人
D.大江、大河的上游人口密度大
5、读我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从图上看出A、B、C、D四点人口密度分别在什么范围之内吗?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2)在图中划出我国的人口界线,其两端分别是黑龙江省的__________和云南省的__________。
(3)此线东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__,人口却占全国的______,人口分布______;西北部面积占全国的______,人口却占全国的______,人口分布_______。
参考答案:1.D2.B3.C4.A5.⑴A大于400人,B1—50人,C100---400人,D小于1人⑵黑河、腾冲⑶43%、94%、稠密,57%、6%、稀疏。
归纳总结
1、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
2、本课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