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题
自然灾害
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课型
新知学习评价课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及其主要类型。
2、知道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了解自然灾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
重点
难点
关键
问题
重点:常见的自然灾害
难点:自然灾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关键问题:了解自然灾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
教 学 过 程
环节及时间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并解读目标
(5分钟)
播放一些常见自然灾害的图片
投影出示,并解读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和分类
2、知道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学生观看
学生倾听并理解学习目标
借助多媒体,进入学习情境
强调重点,使学生明确目标和学习方法
二、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同桌对学
班级展示
有效指导
(12分钟)
下发新知学习单,要求学生自学完成问题探究一、二:
问题一:阅读课本文字及图片,澄清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自然灾害的定义
分类:
( )灾害:
( )灾害:
拓展延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此次地震导致多处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道路破坏严重、河道堵塞、通信中断。。。。。。
(1)汶川地震属构造地震,与 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运动有关;此次地震导致的地质灾害有 、 、 等。
(2)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 ,呈 状逐级降低,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
学生根据探究问题,依据课本54-55页图及文字在适当的位置标出来,同桌对学,交流,统一答案。
展示:任意一桌同学在大屏幕上指图,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学生倾听并补充完善,熟记特别注意记忆的顺序
培养读图、析图、画图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同学合作探究的能力,表达能力
三、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组内研讨
班级展示有效指导
(1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三
问题二: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阅读58页)
问题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问题四: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自然灾害?
自学课本,独立思考,在学科工具单上写下关键词和要点;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交流,统一答案,分工明确,在黑板上板书要点,准备展讲)
展示:任意两个小组自主上讲台板书要点,板书的小组根据要点上讲台展讲,其他小组,可质疑,可补充。要求注意倾听并做好记录
培养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四、总结性学习
(2分钟)
大屏幕再次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完善学习工具单的内容
总结归纳要点,指导学习方法
总体把握本节应掌握的知识,查漏补缺
五、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10分钟)
教师下发达标检测卷。
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正确答案和评分标准。
学生独立完成自我测试。
学生完成自我修正,并评出分数,小组统计结果上报。
检测学习效果
查找知识漏洞
板
书
设
计
学生自行设计板书
教
学
反
思